肖苗生 伍爱春
冬日的梧州,科学发展的号角声声,喜讯频频。12月29日,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工程建成通航,同时,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正式开工建设。
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的建成通航,意味着双向航行的2000吨级船舶将畅通无阻,从贵港直航广东,到达港澳。而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的开工建设,将破除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上的一大瓶颈。届时,广西内河主要航道的通航条件将得到根本提高和改善,西江航运干线真正成为一条“水上高速路”!
道道大坎锁巨龙
千里西江,流金淌银。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航道,不仅是广西内河航道“一干三通道”中的主干线,国家水运建设重点“一纵两横两网”主通道中“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南出海水运主通道以及“西煤东运”的交通要道。根据自治区港航管理局的统计,该航道承载了广西90%的内河运量,是广西内河运输最为繁忙的航段。
然而,在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建设前,该航道标准为三级航道,虽然在丰水期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但在枯水期,一些滩险水深仅有1.8米,只能勉强通过500吨级船舶,不时有船舶因水浅被阻塞或者排队等候,降低了运营经济效益,给经营业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打造西江“水上高速路”还有一道大坎,那就是长洲水利枢纽。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提交的关于长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规模研究的成果,预测2015年长洲枢纽单向(下行)过坝运量为5750万吨,2030年达到10400万吨。而长洲水利枢纽一二线船闸双向设计货物通过能力为每年3920万吨,目前其实际船舶载重吨通过已经达到船闸设计通过能力的88%。此外,长洲水利枢纽在进行船闸维护时,只有单个船闸运营,使得西江航道多次出现滞航现象。
瓶颈不破,障碍未除,打造西江“水上高速路”只能是纸上谈兵!
双管齐下排“路障”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先后作出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开工建设贵港至梧州航道整治工程,把三级航道上升为二级航道;开工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使整个枢纽船闸年通行能力在2015年超过1亿吨。
2006年,梧州市区西江江面上,炸礁炮声如雷,白色水柱冲天,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工程正式开工。
该航道工程起于贵港航运枢纽,止于梧州界首,共290.5公里,按内河二级双线航道、通航2000吨级船队标准建设,工程总概算投资5.6151亿元,是广西内河航道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工程。
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刘秋良介绍说,该工程的工程量大,建设内容包括航道整治、航道护岸、助航标志等工程,必须完成水下炸礁131万立方米、疏浚173万立方米,开创了广西内河航道建设之最。经自治区交通厅授权,由自治区港航管理局负责建设。为了搞好项目建设,该局抽调了精兵强将组建贵港至梧州航道工程建设办公室具体实施推进。在梧州等沿江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2008年5月,自治区交通厅组织有关单位,启动了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建设的前期工作。今年2月,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市长王凯专程拜会自治区交通厅领导,再次表明梧州市希望加快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的态度,并与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达成共识,促使工程尽快上马并开工建设。
终于,在2009年12月29日这天,梧州人民的两大心愿都得到了实现。
两岸花开促繁荣
随着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的建成通航,航道通航能力大幅提高,对沿江的产业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将起到积极带动作用,极大地推动西江经济带的建设。
对于藤县悦生电气实业有限公司来说,西江就是该企业联通世界市场的金纽带。这家总投资1.2亿元的电器燃具生产公司凭借西江低成本、大运力优势,每年将约300万台的电器燃具产品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年产值达4亿多元。
临江企业对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期盼和信心,加速了梧州打造西江经济带的步伐。梧州市以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沿江产业、城市、港口码头、物流、园区布局,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西江经济带——全市形成梧州境内140公里西江沿岸、70公里桂江沿岸城镇集群、产业集群、商贸物流集群,全市人口40%-50%、产业60%-70%、生产总值60%-70%集中到西江黄金水道两岸,实现城镇与产业的聚集发展、互动发展。
如今,西江黄金水道对产业的集聚力已经初步显现。自从自治区提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后,仿佛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丽的西江两岸,涌现出许多大规模的新企业。梧州陶瓷产业园、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钛制品和铝工业集中区、蚕茧丝绸工业集中区等一批特色工业园区在西江两畔遍地开花、有序发展。
有一组数据,可以展现西江产业带的集结速度和发展魅力。梧州市提出加快开发陶瓷产业的发展规划5个月内,就有16家企业超100亿元的资金涌入梧州陶瓷产业园;今年5月,梧州在广东举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专场招商推介会,当场签约9个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1.7亿元。至今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已有20家企业的厂房在建设中。
临江产业聚集和壮大,使梧州与外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量迅速增加。据梧州市海关统计,1-11月梧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亿美元,同比增长6.7%,实现了在金融危机下的逆势增长。松香及深加工产品、钛白粉、钢化玻璃、龟苓膏、豆浆晶、豆腐花、芝麻糊和废五金塑料等再生资源原料已成为梧州进出口的主要商品。
梧州,这座“绿城水都,百年商埠”,正借助贵梧2000吨级航道工程建成通航暨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开工的东风,全力打造西江经济带,朝“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目标大步向前!
新闻推荐
本报防城港讯(记者/黄兴忠通讯员/刘富华文丽红)1月9日,记者从防城港市委办获悉,于1月8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传来消息,防城港作为惟一地级市获邀出席并作的典型发言,再次获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