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发布《2009年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自去年三季度进入乐观区间后,中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上升,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3.9,比三季度提高3.1点。消费者信心的持续提升,主要源于消费者对当前中国经济的乐观判断和对未来经济持续向好的信心,以及对未来就业形势和收入增长的良好预期。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计算主要依据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工作前景、个人收入状况以及消费意愿的看法。本次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中国经济信心显著增强。去年四季度,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保持乐观态度的消费者比重达到了79%,比去年三季度大幅上升36个百分点;看好未来12个月经济前景的消费者达到87%,比去年三季度上升5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的消费者比其他地区表现出更高的信心,其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08.2,比三季度提升近2点。农村地区消费者信心也进入了乐观区间。去年四季度,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3,比三季度提高6.9点,提升幅度高于城市。
消费者对就业形势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47%的消费者对当前就业形势满意,比去年三季度显著改善。63%的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的就业形势将会“好”或“非常好”,继续看好未来就业形势。消费者对个人收入预期持续提升。去年四季度,对当前收入状况表示满意的消费者比重达48%,比去年三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对于未来12个月个人收入状况的预期,保持乐观的消费者比重达到63%。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预期总体物价水平将上涨。68%的消费者预期未来12个月物价上涨,其中认为食品价格和房产价格将“上升”的消费者比重均为67%。
与上年同期相比,55%的消费者增加家庭消费支出,比去年三季度增加了5个百分点;仅6%的消费者同比减少支出,比去年三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增加家庭支出的消费者,其主要增加的消费项目包括食品杂货、通讯费用、水电煤气费和服饰。除此之外,假日花费、家庭用品、外出就餐和电子产品也是消费支出增加的主要流向。削减支出的消费者,选择减少食品杂货支出的消费者比重最多,达到48%。
调查报告分析,6%的减少支出者主要是最低收入阶层,对食品的支出减少势必影响其基本生活质量。因此,政府部门提升最低收入保障水平非常必要。
(1月27日《北京日报》 涂露芳/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1月30日电(记者朱旭东)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日前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卫生部将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事件进行统计排名,严重的将通报并实行责任追究。马晓伟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