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丽萍 李玲
好莱坞科幻片《阿凡达》上映以来,犹如一面“魔镜”,照出中国电影人和观众的复杂“表情”。
抢票
《阿凡达》上映引发“抢票”风潮。1月11日晚,上海和平影都不得不实行通宵预售电影票,一次性售出1月31日前所有IMAX(意为“最大影像”)-3D《阿凡达》门票。当晚,三四千人冒着零下2摄氏度低温排队购票。有人甚至带上棉被抵御寒冷。
《阿凡达》一票难求,原因除宣传做得好外,更重要的是国内电影院3D银幕资源稀缺。一些观众甚至专程到外地看电影。河南邹女士是追求视听享受的发烧友,家门口几家影院满足不了她的“胃口”,索性约上几位朋友专程赶到武汉的IMAX影厅去看。电影票价是120元,加上路费和住宿费等,每人花了600多元。
为了不错过每个精彩环节,有观众连水都不敢喝,怕中途要如厕。还有人专门算过,观影时上厕所的最佳时间是第56分钟……
如此狂热,是从众?好奇?还是真正热衷?观众们更应冷静处理,摆正心态。
反思
电影《阿凡达》讲述了地球人登上潘多拉星球,摧毁了保护与维系生态平衡的“神树”,向当地土著纳威人开战的故事。潘多拉星球上的蓝色人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无不和谐美丽,令观众恍若身临其境。最终,生态文明和爱的力量战胜了作为侵略者的人类。
《阿凡达》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关键词。有人归纳认为《阿凡达》靠“高科技、想象力、真善美、重细节”,以及导演卡麦隆“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征服了观众。
一位导演这样评价:“在《阿凡达》面前,我们应该羞愧”。“阿凡达,中国电影该学习什么”,“中国电影缺的只是特效吗”……
还有观众说,《阿凡达》强调天人合一、能量平衡、绿色、低耗、环保的价值观,反映了对工业化的反思和忏悔,可以说是“人文心,科学脑”。相比之下,近期中国推出的所谓大片显得浅薄和浮躁。
观众李恒昌认为,《阿凡达》用长相奇特、性格鲜明的“外星人”形象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之道。“唯有美好的心灵在,世界才会美好与和谐。”
得失
经过多年培育,中国电影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09年,电影票房预计突破60亿元,大大超越上一年度的43亿元。从2009年11月20日起,本年度电影贺岁档将持续3个月左右,上映50余部电影。1993年引进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时对中国电影界产生巨大冲击,引发电影人“背水一战”式的悲壮情绪。而今,他们已经可以用更理性的心态面对好莱坞了。
上海学者严峰认为,《阿凡达》代表着一种混合杂糅的技术,把全世界文化成果有机整合,再用更高的价钱卖出。“我们未必要跟着它转,各有各的文化风格。做好我们自己足矣。”
平心静气地看待《阿凡达》,不得不承认中美两国电影工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产大片自起步至今不过十余年,而好莱坞大片早已进入成熟期。
《阿凡达》反衬出中国电影之缺失,最重要的是真心制作,尊重观众的态度。有评论认为,国产电影学会了技术、营销,但为了保证收回成本,核心内容往往被忽视。本应该担负起建设精神家园的文化艺术产品,却沦为廉价商品。
一位观众在互联网上留言:“艺术是时间磨出来的。只有对艺术执着的人,才能有恒心、有毅力,抗拒名利诱惑,磨砺出载入史册的精品。” (新华社上海1月14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1月14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15日,将发生21世纪我国可见的第一次日环食。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提醒说,此次日环食虽然不能与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相提并论,但仍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