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下午,光明社区冯其德等4位居民代表,专程把一面锦旗送到大渡口街办,对街办和社区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大家的谢意。
人居环境变好了
光明社区地处东区华山,辖区内老旧房子多,居住着大量改制企业退休人员。长期以来,该社区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人居环境糟糕。
冯其德老人说,前些年单位改制后,小区内的环境就一天不如一天,到处垃圾遍地。尤其是居民楼下水道堵塞问题,始终得不到彻底解决,污水横流现象时有发生,坐在家里都能闻到臭味,有条件的居民好多都搬走了。
光明社区决心改变这一面貌,把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作为工作重心来抓,经常组织党员群众清扫卫生死角。2008年以来,社区从街办争取资金,分批改造了辖区多栋居民楼的排水设施和化粪池,使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最近,社区又投入2万多元,开始更换49号1、2栋楼后容易发生堵塞的下水管道。住在该栋一楼的陈启明高兴地说:“以前楼房管道经常堵,这下好了,我们不用成天生活在臭味里了。”
为给居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场所,社区还多方筹集资金,修建健身广场。
在53号楼旁健身小广场上玩耍的居民郑恩华说,这里原先是一片荒地,到处是污水垃圾。前年街办和社区修建了这个健身广场,还种上了观赏植物。现在这里变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居民休闲也有了去处,大家都很满意。
日前,光明社区又与辖区共建单位一道,在49号1、2栋之间楼坝前安上健身器材,让昔日的荒草地变成了健身广场。如今,居民区里的健身场所是越来越多,大家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
针对小区内照明路灯少,居民晚上出行不方便这一情况,社区积极组织实施“光明行动”,帮助居民通过分摊费用的方式,解决了部分楼栋无路灯问题。
冯其德老人说,这些年社区为大家真是做了不少好事,现在居民们生活在这里感到很惬意。
走出了特困境地
去年12月10日,居住在光明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向俊明,到东区工会领到了3000元医疗救助金和女儿的3000元“寒窗助学”救助金。
“我能得到这些救助,是与社区对我的关怀分不开的。”他说。
向俊明来攀多年,靠打工维持一家人生活。两年前,他不幸患上癌症,家庭经济每况愈下,属典型的因病致贫户。去年他女儿向影考上重庆大学,高昂的学费令一家人一筹莫展。
社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为他家申请了医疗救助金和助学金。“当时社区来家里了解情况时,我根本没抱希望,想不到救助金真的发下来了,6000元对我们家来说,无异是雪中送炭。”向俊明感激地说。
光明社区历来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尤其是对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因病致贫户等,做到家家记录在册,户户心中有数。
下岗失业人员叶晓富老伴去世不久,家里欠下了2万多元医疗费,日子难以为继。叶晓富本人一度情绪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
社区干部多次上门与他谈心,给他申请困难救助金,还邀请他来社区从事清扫工作,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现在,叶晓富心态变好了。他说:“有了社区这个家,再大的坎也能迈过去。”
有了再就业安置点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光明社区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思路。
社区曾多次组织辖区失业人员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大型招聘会。在积极为自主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开辟再就业门路。这其中,设立社区再就业安置点成为光明社区解决就业的一个亮点。
去年9月,下岗失业人员李宏准备开办一家洗车场,找到光明社区寻求帮助。社区一面协调各方关系,帮助其办理手续,还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为李宏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社区还因势利导,经与李宏协商,把该洗车场设立成社区再就业安置点,专门招收社区下岗失业人员。
去年10月15日,该洗车场在东区顺利开业。光明社区不仅帮助李宏成功创业,还同时解决了辖区4名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高秀娟就是光明社区介绍到洗车场就业的“4050”人员之一。她说:“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下了岗很不好找工作,是社区给我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我要在这里努力工作,来回报社区对我的关怀。”
新闻推荐
在使用电脑时,很多人都喜欢在桌面空白处点击右键刷新,用来更新当前数据显示信息。笔者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形势任务教育也要来一次“刷新”。随着新年的到来,有的职工认为去年生产经营取得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