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守在湘黔边界上的老兵

来源:安庆晚报 2010-02-11 02:09   https://www.yybnet.net/

 

汽车沿湘黔公路西行,过凤凰县城28公里,即是湘西边陲重镇阿拉营。午后的阳光闪亮四野,阿拉营外良田千顷,绿水迂回,纵横阡陌中只见一座孤兀的城傲然耸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黄丝桥古城。

古城开有三座城门,东曰和育,西曰实成,北曰日光,唯独不见南门。据说,古城初建时曾有过南门,叫双汇门,后因这里常刮南风,为防苗人借风火攻,清康熙年间重修此城时便将南门封死。三座城门,名字不同,用途亦殊:和育门意为和睦相处,生儿育女,所以娶妻嫁郎,都要通过此门;日光门因为人死后埋入泥土,不见日光,故成出殡之门;实成门即是凯旋门,专供出兵打仗使用。如今,这种古老的习俗仍被当地人所遵循,只是出征的马蹄声变成了升官发财以及晋学庆典的鼓乐。

关于黄丝桥名字的来历,有几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是:清康熙皇帝曾派村中族人满荐朝回乡修城,但满荐朝之孙私用修城银两去云南贩卖鸦片,导致修城经费不足,只得缩小面积。满之孙媳王氏为夫之行深感愧疚,便捐出私蓄,把渭阳河上的木板桥改建为石桥,村人为纪念王氏,将此桥命名为王氏桥。解放后,因方言语音传讹,“王氏桥”变成“黄丝桥”。

古城至今保存着当年县太爷的官邸和县衙大堂,一些破败的士兵营房也散落在巷间,游人若不留意,难以辨认。其实,县衙大堂仅余下正堂,其余的厢房与侧室早已被分割成数间民房。正殿曾失火,重修时将侧室的门窗移来。县太爷的官邸则很小,有正房、马厩和粮仓,另有一二层木楼,说是县太爷家小姐的闺室,透过木窗格上精美的雕花,似乎还能勾起人们对于往昔的一丝遐想。

如今,古城里居住着近百余户人家,有汉人,苗人,土家族人,他们和谐而安宁地生活着。在那些石土砌筑的古老民房之间,更多的是一栋栋青砖水泥甚至镶嵌瓷砖的新式房屋,一些老人坐在门前不紧不慢地做着活计,孩子们在庭院里或小巷中玩耍,他们有的祖上是清朝时从江西调遣过来的绿营兵,有的是为避兵荒从城外躲进这里的外乡人,天长日久,繁衍生息。曾有媒体报道古城要进行旅游开发,这里的居民将全部搬迁出去,住进政府在城外修建的楼房里,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我从他们偶然停留的眼神里,似乎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毕竟这里是他们的故乡,这里埋着太多的血和泪。

告别的时间到了,尽管依依不舍,奔驰的车轮还是绝尘而去,古城溶入暮色。透过车窗,我忽然感到,黄丝桥古城仿佛是一个站在湘黔边界上的老兵,历经千年,依然守立。

新闻推荐

政法委副书记称遭逼供承认受贿

检举人、涉嫌行贿者均被调查

相关新闻:
乡路带他回家2011-02-15 23:26
猜你喜欢:
不屈的至亲2011-01-14 23:39
1970-01-01 08:00
评论:(守在湘黔边界上的老兵)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