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连日来,因久旱无雨而蔬菜紧缺的云南省富宁、广南,广西东兰、巴马的灾民们吃上来自广西横县的莴笋。灾民们都知道捐送这些“爱心莴笋”的人,他叫麻广林,横县校椅镇一名普通的菜农。由他捐出的莴笋还在发往灾区,230吨莴笋不仅是一个普通农民的情怀,更是洒向灾区的大爱!
3月2日,麻广林从电视上看到云南、广西干旱得特别厉害,他开始盘算着帮一帮灾民。“我捐菜的这两个地方本身就缺少蔬菜,再加上干旱,就更加没有菜吃了。蔬菜是他们最紧缺的物资,我就想到捐菜帮他们一把。另外,莴笋可以保鲜5至7天,给灾民们捐菜比较实在,又快,一两天后灾民就可以吃上新鲜的菜。”麻广林告诉记者。
其实,今年大旱,麻广林的600亩莴笋已经减收20%。如果全部卖出去,多少还有点钱赚。如果他把莴笋捐出去,意味着今年亏本是铁定的了。麻广林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爱心,是灾民的需要。”他告诉记者,今年莴笋种植成本每亩约600至800元,捐出的莴笋大约是100亩,成本大概是6至8万元,如果卖出去的话,当然还不止这个数。
如何把“爱心莴笋”捐出去,眼下手头资金紧张的麻广林想到了每天都看的南国早报,就打电话求助。很快就得到了反馈,并说有大批爱心人士愿意帮忙。
第一车莴笋发往云南省富宁,麻广林的儿子悄悄地跟车去了。回来后告诉他,那里吃菜很难,连装卸车掉在地上的菜叶都被捡个精光。麻广林心痛了:“如果需要,我可以捐更多的菜,就当我今年的莴笋是为灾民们准备的,怎么说我都过得比他们强。”家人也深受感动。村干部麻正业一个劲夸麻广林:“他真了不起!”
麻广林的莴笋发往云南后,接下来又忙着运送到东兰、巴马这些受旱比较严重的地方去。
经南国早报报道后,麻广林的义举感动着八桂大地。
3月13日,500多名热心市民拼车自驾来到校椅镇,帮助采摘莴笋,汇集起“能帮就帮”的爱心洪流。经过大半天的努力,终于将15万公斤莴笋采摘完毕并打好包。在采摘现场,爱心人士还捐献了1.5628万元善款,加上各界捐款累计达11.5128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3月14日上午,5辆满载“爱心莴笋”的运输车从横县校椅镇驶出,开往桂滇两省边界处的云南旱区文山州富宁县和广南县,由当地政府分发给受灾群众。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校椅,代表灾区人民对麻广林表示感谢,并回赠锦旗,上面写着“久旱不雨天无情,真情相助恩情深”。
3月17日上午,两辆满载“爱心莴笋”的大货车分别按预定时间运抵东兰、巴马。这是麻广林继向云南灾区捐赠150吨莴笋后,又向河池追捐的60吨莴笋。当天从巴马传回消息,该县多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已多日没有吃到绿叶青菜,请求分配“爱心莴笋”的学校超过原来的预计,运往巴马的25吨莴笋无法满足师生们的需求。麻广林当即决定,将从各地调运的近20吨莴笋追捐给巴马,并迅速联系货车启运,这批莴笋在18日早上运抵巴马。至此,麻广林捐给灾区的“爱心莴笋”总量达到230吨。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罗侠)4月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在南宁会见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郭声琨说,去年广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