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类,鸟类还会存在;若没有鸟类,人类将会灭亡。 ——题记:一位哲人的名言
今年4月24日至4月30日是甘肃省第26个爱鸟周。
爱鸟周当然离不开谈鸟这个话题。
兰州曾经是鸟的乐园
早在40多年前,当我来到兰州时,那时的兰州,曾经是一个鸟儿的乐园。当时,尽管兰州南北两山没有现在这样林木苍翠,花草繁茂,但城里却是树木覆盖,鸟语花香。遮天盖日的国槐洋槐、高耸蹿天的白杨林立在街道两旁;黄河两岸百年左公古柳、苹果梨枣成荫;田园庭院果木连片、花坛里百卉斗妍。在这样的环境中,蓝天白云下成群的鸟儿自由翱翔,层林花簇间鸟儿在跳跃歌唱。兰州没有今天这多高楼,没有今天这多人稠,安然静寂和谐的人鸟共居宝地,令人羡慕:
记忆中的我所居住的大院里,丁香、牡丹、玫瑰、芍药花团锦簇,扑鼻飘香。春天最早开放的迎春花迎来晨曲里喳喳合唱的鸟雀,引歌高唱旋律动听的画眉,“咕咕”报春的布谷。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记忆中的天水路林阴大道,夏日行走其间,呼吸着洁净的空气,不知名的羽毛美丽的鸟儿从树上猛然飞起,吸引你不由自主地观赏半天,一种莫名的惬意涌上心头。
记忆中的雁滩,水网交错、田塍齐整,秋天地里各种菜蔬油绿发光,绿色唤起生命的活力,挂满枝头果实的吸引,给人一种春华秋实的收获喜悦。田野里家雀白鸽到处展翅高飞,水渠池塘里鹅鸭戏水,仰头高歌,潜水觅食。好一个田园美景风光,好一个鸟的乐园。以往,雁滩也因南来北往的大雁栖息场所而得其名。
记忆中穿城而过的母亲河——黄河,岸上酷鸟族的老人们手提鸟笼遛鸟斗鸟,缓缓流畅的河中水鸟成群结队顺水漂流,逆水而游,活力无限。麻鸭、白鹭、天鹅等珍稀鸟类或长驻,或越冬,为流动的“五线谱”增添着灵动的音符。放飞的白鸽伴随着呼啸悦耳的鸽哨声响,为人们传递着和平吉祥。
记忆中的广武门外,大教梁上,吴家园里,白塔五泉公园,安宁十里桃海哪里看不到成对成群的鸟儿飞翔,哪里听不到成群成对的鸟儿歌唱。真是禽飞蔽空,鸟声鼎沸。兰州在鸟儿的舞动乐曲中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这里是鸟的乐园,也是人的乐园。
唤回远逝的百鸟争鸣景象
随着岁月的变迁,兰州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容颜: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取代了覆盖城区的林木空间;满城铺就的水泥地面,占就了绿色的地面田园。城市喧嚣嘈杂的噪音驱走了美妙的鸟鸣;污染的黄河与大气吓跑了在这里赖以生存的鸟的生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情画意的景象难见了;再也听不到房前屋后树层中啄木鸟“笃笃”的捉虫声,喜鹊“喳喳”叫的报喜声;南来北往的鸿雁早已不再驻足它的故乡雁滩;儿歌中“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春天到来的小燕子找不到屋檐下的“家”,只好远离而去。我们城里人在追求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却在破坏着生存的宝贵环境。我们已经吃尽了环境破坏的苦头,觉悟了的人们非常理智鲜明地提出了生态平衡的警示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于是“环境保护”的口号叫响了,保护环境的法规出台了,于是有了鸟的节日和我们的爱鸟周。
为了向全民普及爱鸟知识和提高人民护鸟的意识,1981年国家林业、环保部门等八个单位联合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4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全国各地根据当地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都具体确定了自己的爱鸟周、爱鸟日、爱鸟节时间。198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每年的4月24日至30日为全省的“爱鸟周”,每年有活动主题,以及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和内容,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2004年的“爱鸟周”是西北五省联合行动,主题为“保护鸟类资源,再造秀美山川”。
但是,从兰州的现实看,虽然人们的爱鸟意识大大加强了,政府对保护鸟类资源也更加重视了,但在实践活动中还有非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没有完全摆脱“在破坏环境中建设”的怪圈,还没有形成“在建设中保护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实,应该说,爱鸟护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意识被淡化了,只是重视了经济建设上的“筑巢引凤”,而忽视了生态建设中的“筑巢引凤”。古代我们的先人就懂得“劝君莫打春来鸟,子在窝中盼母归”的仁爱道理。有则毛泽东爱鸟的故事,说明我们的领袖们也非常重视对鸟类的保护。
故事说,1948年4月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山西五台山台怀镇视察寺庙文物。在从寺庙后门出来时,毛泽东看到对面墙上贴着“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子归”的标语。他面带笑容的问地方干部:“这是谁贴的?”当得知这是和尚贴的时,毛泽东就说:“应广泛宣传。我们不是从僧人‘放生\’的立场莫打三春鸟,而是从三春鸟保护林木这点出发。”这是因为春季是鸟类繁殖的关键时期,此时滥杀出外捕食的成年鸟,将会对鸟类的种群繁衍产生巨大危害。上点年龄的人都不会忘记,大跃进时将麻雀定为“四害”,全国上下人人喊打的景象,以及毛泽东和中央为麻雀事件“平反”的历史,这充分说明,在现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对待我们人类的朋友——鸟,不要重犯违背自然规律的“科盲”错误。
营造人鸟和谐共存的天堂
非常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兰州鸟的生存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尤其兰州城的周边生态有所加强。草木多了,空气新了,水质好了,鸟儿多了。特别值得庆贺的是,原来生态脆弱赤裸的南北两山,现在树木成片,鸟禽递增;黄河风情带树木花草绵延百里,百鸟竞飞;家庭饲养观赏禽鸟成为一种消闲时尚;爱鸟护鸟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城市用人工建筑材料建设的再美,也换不来大自然原生态的价值:“平沙落雁”美丽的艺术雕塑,可以给人美好的回忆与欣赏,但它唤不回有生命的大雁;雅趣十足的风筝迎风放飞,无论如何不能与象征和平、和谐、吉祥的白鸽相比。我们要将兰州营造成人鸟和谐共存的天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路仍然曲折漫长。
观念与行动要真正回归到按“规律”办事的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对鸟的生存认识需要升华到人的生存高度来思考。一位哲人说:“没有人类,鸟类还会存在;若没有鸟类,人类将会灭亡。”鸟是人类的朋友,它是人类消灭病虫害的重要帮手。是人与其共生共存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失去了鸟儿这个生存链条,人类的厄运就要到来,这不是危言耸听。回顾一下人类灾难史,就不乏这种例证。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因此“科学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灾难。举例:本来靠鸟儿消灭害虫的生物链,被人发明的农药取代后,不仅同时毒死了益鸟,而且虫子对药品的耐药性更使害虫们更加猖狂,而花草树木、庄稼菜蔬难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人类大肆捕杀动物包括鸟类,使物种减少以致灭绝,继而砸了自己的饭碗。这些,人类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其结果是人类在毁灭自己。在繁华浮躁的当今,“盛世危言”不能不提,“科学发展”不能不讲。
鸟儿从自然科学讲它是一种生物、物种,但从社会科学讲,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源泉。科学发现发明受到它的启发——人类飞上了蓝天;它将文字化为神奇,它为诗人送去灵感;没有了鸟儿,人类会丢掉一大块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了鸟儿,人类会失去一个个欢乐愉快的精神乐园。从文化的角度探寻鸟儿的内涵,广阔无垠,深不可测。仅以文人墨客为例,多少作家没有鸟的描写,多少诗人没有鸟儿的诗篇,多少画家没有鸟儿的画卷,多少影剧没有鸟儿的陪伴。
现在再回到兰州,如何在咱们生活的这个大家园里,是人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人需要出谋划策的事情,人人需要落实行动的作为。譬如,都市中的庭院怎样建成生态优美的小区,招来鸟儿常住,如何将鸟文化列入城市规划,创建观赏鸟繁殖基地,形成鸟文化产业等,这些是政府和公民们的共同的责任。从爱鸟护鸟出发,为创造全国最宜居的城市增色添彩。真正实现“游人赏鸟到何处,请君光顾兰州城”。
谨以此文寄语全省爱鸟周。
注:2010年3月2日,上海《新民晚报》向读者推荐了包括兰州雁滩在内的北戴河、鄱阳湖、青海湖、广东白云山、盐城、新会天马湖、山东长岛、齐齐哈尔扎龙等九个观鸟胜地。其中介绍雁滩时写到:“兰州黄河大桥下游2.5公里处,黄河分流的冲击沙形成一个小岛,面积近千亩。岛上植树林木,桃红柳绿,鸟语喧人。雁群常到岛上栖息,最多时达10万只,故名‘雁落滩\’。”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21日22时30分左右,2艘启东籍渔船因风大浪高在连云港海域翻沉。截至22日中午,落海的23名渔民中,有6人被附近的连云港赣榆籍渔船救起,另有17名渔民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