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4月3日电(记者 吉哲鹏)小春损失大春补,大春损失畜牧补,同时大力种植经济林果,培育生物资源产业——在佤乡沧源,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正采取多种措施弥补因旱造成的损失。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佤乡,全县99.2%的面积为山区,17万人口中佤族人口占85.1%。去年9月至今,持续的旱情共造成沧源农作物受灾28万多亩,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97%,造成经济损失2600余万元。
“面对旱情,我们大力发展经济林果、食用菌等产业,全力促进甘蔗、烤烟种植,使群众因旱损失降到最低。”沧源县农业局局长段家峥对记者说。
为确保沧源粮食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影响,沧源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一是动员群众进行水改旱,推广旱作立体栽培。段家峥介绍,目前沧源每个乡镇都建立了一块水改旱立体种植样板田,已落实地块和备耕12000亩,抓住近期降雨的大好时机及时播种,并在全县10个乡(镇)建立了5万亩水稻、玉米高产工程示范样板田。
同时,沧源县正加紧巩固提升甘蔗、烤烟和食用菌产业,保证群众收入不因旱灾减少。据了解,今年沧源县计划巩固发展甘蔗面积12万亩,下达烤烟种植任务1.4万亩,产量4万担,计划种植木薯3.5万亩,食用菌种植也正在全县推开。
新闻推荐
墓地使用期限为20年。但目前北京一些建造时间较早的墓园如八宝山人民公墓、福田公墓、万安公墓内,已有很多老墓“到期”。对此,北京市民政部门正在和法制办进行论证,首次明确可通过续租方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