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与根为伍寄情自然——记天华镇致力于根雕创作的农民汪中旭

来源:太湖周刊 2010-05-31 18:55   https://www.yybnet.net/

赶制《清明上河图》 爱不释手 钻研 琢磨 精雕 成品展 《清明上河图》局部本报通讯员汪长宇本报记者叶玲玲陈振伟

5月的一天,天华镇平岭村农民汪中旭和往常一样,早上8点就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里,一丝不苟地在树根上雕刻着。他正在赶制根木版的《清明上河图》全图,想争取到上海世博会的入场券,去参加后期的展览。

说是“工作室”,其实是几间简易的房屋,里面堆满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树根。在这些树根的后面,摆着一张桌子,摆放了许多雕刻工具,这就是汪中旭每天工作的地方。一旁的半成品《清明上河图》特别引人注目,图上的每个部分都是由树根、竹根组成的,栩栩如生,表现自然,手法细腻,色泽匀称,还散发出阵阵木香,画与大自然在这里巧妙地融合。说它出自一位没有任何美术、雕刻基础,完全靠自学、刻苦钻研根雕艺术的农民之手,还真有点让人惊奇。

勇敢叩响艺术门

汪中旭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家在大山深处,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奇形怪状的树根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时放牛,在山中发现那些树根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而且每种东西只有一个,觉得很有趣,很有味道,就开始琢磨它们了。”

1986年的一天,汪中旭无意间在路边看到了一段像龙形的树根,触发了灵感,把树根捡回家打磨起来。洗去树根上的泥土,就着根的形状用砍柴的弯刀给树根去皮、削平,渐渐成形,然后磨光滑。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看着似在飞舞的龙,汪中旭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看过的人也都说很像,这让他增添了不少信心。从此,他把树根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也勇敢地叩响了根雕艺术之门。叩开了艺术之门,这条路走下来,一走就是24年。

汪中旭并没有什么美术或雕刻基础,初中毕业后读函授中专学的是行政管理。对根雕渐渐痴迷的他,决定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他买回了专业书籍,每年都订阅《中国书画报》,从最基础的构图开始学起,到上色,一步步深入;他买回了成套的雕刻工具,边学边琢磨,边学边练习,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一开始,他只是制作一些简单的字,后来慢慢发展到制作复杂繁琐的书法再到制作名人名言、诗词,同时开始根木画的创造。为了找到造型别致的根木,汪中旭吃了不少苦,跑遍了家周边及周边乡镇的大小山头,鞋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手上经常被茅草划出血痕。即使是创作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丝毫没有放弃的念头。

2004年,汪中旭从干了20多年的村干位置上退了下来,从此专心致力于根雕、根木画的研究与创作。

艰难跋涉艺术路

在汪中旭的家中,客厅里、卧室里、过道里的墙壁上挂满了根木画,柜子上、角落里到处都摆放了根雕。从单个的“福”、“马”等字到《春晓》、《八骏图》、《鲁公写经图》、《品香》、《苏门六君子》等,不管是字,还是人物、景物,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据介绍,从开始创作到现在,他已经完成了大小作品200余件,收集的根木素材有3000余件。

他创作的成果是丰硕的,但他的创作之路却是艰辛的。这一路走来,为了创作,他放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还向亲戚朋友借债20多万元,他家里没有一件时髦的家具,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亲戚送的;这一路走来,为了追寻梦想,他放弃了朋友给他提供的优厚的创作条件,选择在山中苦心钻研,他怕那些舒适、优越的条件会磨去自己的创作激情;这一路走来,为了获得更大的空间,他宁愿过着东挪西借的日子,却很少主动卖出自己的作品。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经常有人笑他傻,说他不懂得享受。但他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精神,他“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他的执着,却深受人们的称颂。

去年,他得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将展出激光制作的《清明上河图》,萌发了制作根木版《清明上河图》全图去世博会参展的想法。他托人购到了张择端的真迹印刷版,于去年5月份开始构思创作,设计作品的全长为10.07米、宽80厘米,用全根木雕刻图中的人物、桥梁、动物等,由四大板块自然组合而成,需根木300多斤。汪中旭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收集材料,目前已完成了全部画板及四分之一场景的制作,力争在5个月内完成全幅作品。现在,他每天早晨8点准时到“工作室”上班,除去吃饭的时间,每天要在那里呆10个小时,晚上回来还要查阅相关资料,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没解决而急得彻夜难眠。他把身心完全扑在了创作上。但要在5个月内完成这幅作品,谈何容易呀,要请懂行的人帮忙不说,那10多万元的制作费用却还遥遥无期。

走出深山人渐识

没有观众的表演者是孤独的表演者。好的作品,如果没有人欣赏,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为了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汪中旭正一步一步走出深山。

2000年,县里举办第一届皖西南山货节,汪中旭的盆景被选为该镇的特色产品而参展,他的作品第一次走出了家门,呈现在别人的面前。展销时,他带来的15盆颇有创意的盆景,受到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他也在参展时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别人交流,“当时参展的还有县里其他地方和邻县选送的根雕作品,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相互交流,对促进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好处。听到别人的点评,也更加坚定了我追求艺术的信心。”这次参展,对于他后来走上专业的创作之路,意义非凡;也是这次参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喜爱根雕的农民。后来,县里举办的每届山货节,他都会带着作品参展。

他还先后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安徽省第三届绿色食品展销会、南京洽谈会等,他的60余件作品渐渐走向了市场,他也受到了我县、江苏、广州等地老板的赏识,与他们有了一些合作。

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尽早完成《清明上河图》,能申请到上海世博会的入场券,能让地地道道的乡土艺术走出家门,走出县门,乃至走得更远。

“既然做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对于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汪中旭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记者手记:在采访的过程中,时常被感动着。感动于汪中旭对根雕艺术的执着追求,感动于他把人生过得如此精彩,感动于他在困境中依然豁达的胸怀。他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只是一个质朴的汉子,但他却用不算厚实的手掌撑起了一片艺术的晴空。山中的树根总是随遇而安、遇境而生,一经扎入泥土,便牢牢抓紧,毫不放松。树根虽然深藏在泥土中,默默无闻,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它用坚强支撑了绿色的希望。我们相信,与根为伍的汪中旭,一定会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新闻推荐

浙江白茶落户太湖

白茶,绿茶的一种,原生于浙江天目山北麓,特定的条件为茶叶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奠定了白茶的高位品质。经检测,白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9%,是普通绿茶的4倍,茶多酚含量只有10-14%,普通绿茶茶多酚含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与根为伍寄情自然——记天华镇致力于根雕创作的农民汪中旭)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