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梧州江面上渔船穿梭往来的景象已不见了,大部分渔船停靠在码头附近。记者孟亚西摄
经国务院同意,农业部决定从今年起开始实施珠江禁渔期制度规定,每年4月1日到6月1日,珠江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六省(区)的干流、重要支流及通江湖泊全面禁渔。
此次禁渔,梧州市的禁渔水域长达200公里,梧州市相关部门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执行禁渔制度?
西江梧州段捕鱼的渔民超过8000人,他们又将如何渡过这两个月的禁渔期?
本版采写:记者 林丽芳 通讯员 吴建坤
太阳出来了。一向热闹的西江河畔,往日梧州江面上穿梭往来的渔船已不见了踪影,大部分渔船停靠在码头附近;
渔民们静静地修着白花花的鱼网,或是钉钉锤锤,修补着渔船;
岸边拿着钓具的市民,得知禁渔的消息后,收拾好渔具往回走……
这是珠江禁渔期制度首次实施后,全面禁渔第一周的西江景象。
千年珠江首次禁渔
3月31日,在梧州蔬菜码头附近,渔民徐永忠正在仔细阅读渔政部门发的关于珠江禁渔的通知,宣传册上清楚写着,梧州禁渔范围包括浔江藤县白马大角(南岸藤山冲口以下)至桂江河口水域,西江桂江河口至广东分界(界首)水域,桂江木格滩底以下至桂江河口水域,梧州禁渔水域全长200多公里。“从4月1日起,未来两个月内珠江水域都要禁渔,我们要好好做些准备了。”徐永忠说。
2010年10月下旬,经国务院同意批准,农业部决定在珠江水域实行禁渔期制度。禁渔期从2011年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止,禁渔期间在禁渔水域范围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珠江禁渔制度,是继海洋休渔和长江禁渔后,我国设定的第三个休渔禁渔制度,这样大规模、系统性的大型资源养护行动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千年珠江,为何禁渔?梧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赵春宝解释说,近年来,受经济高速发展、水域污染、水上工程建设和捕捞过度等因素的影响,珠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影响,鱼类品种越来越少,渔业产量越来越低,渔业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实行珠江流域禁渔期制度,将有利于保护珠江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珠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许多渔民对禁渔表示理解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渔民都对禁渔制度的实施表示理解。一些渔民表示,禁渔制度的实施很有必要。最近二十年,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是河里的鱼类种群越来越少,鱼类个体越来越小,鱼产量也越来越低。
“上世纪80年代,我跟着父亲一起去打渔,还经常能捞到数十公斤重的大鱼。如今,即便是5公斤以上的大鱼,也很少能捕到了。”58岁的老渔民麦永兴一边摇着船桨,一边回忆当年捕鱼的情景。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在桂江还看到过中华鲟。但最近这二十年,就再也没有见过中华鲟了。”麦永兴的话语中流露出遗憾。
50多岁的老渔民黄华新自小在江边长大,他见证了西江渔民生活的起落。“小时候江水很清,鱼虾很多,渔民忙上一天至少有上百斤的收获,有时甚至几百斤。”
现在却是盛况不再。黄华新告诉记者,以前在桂江里能捕到很多桂花鱼,现在江里的桂花鱼已基本销声匿迹。为了能多打几条鱼,有的渔民晚上驾船出去,一路走一路捕,最远的走到几十公里外的江面上,忙碌一整晚,只打到一两斤鱼,“适当禁渔是必要的。”
造成珠江流域鱼类资源的日渐衰竭,原因是多方面的。
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海贵告诉记者,首先就是大坝建设,让鱼儿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一些水坝的建立挡住了鱼儿的繁衍之路;其次航道整治过程中进行炸礁疏浚,破坏了鱼类的栖息场所;再者就是水体污染。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在人为方面,虽然近年来梧州有捕鱼资格的船只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但是非法捕捞却很猖獗,特别是一些人电鱼、毒鱼、炸鱼以及使用不良渔具,使渔业资源加速衰退。
对于珠江禁渔的措施,吴海贵认为,通过两个月的禁渔一下子增加鱼的种类和产量是不现实的,但这有利于桂花鱼、鲫鱼、黄颡鱼等本地鱼种的繁殖。
多措并举确保禁渔效果
为配合首次禁渔制度的实施,据悉,在上月,梧州市已发文《梧州市2011年落实珠江禁渔期制度实施方案》,成立梧州市2011珠江禁渔期制度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了禁渔方案,并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以陆上检查和水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好码头、港口、水上停泊点和市场的监管,加强水上监督检查,实现“江上无生产渔船,水中无作业网具,市场无捕捞江鱼”的“三无”目标。
在3月15日前,梧州市渔业部门已深入沿江渔区开展调查摸底,做好渔船登记,建立渔船档案。而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也已在西江广西与广东分界点设置相对固定的“广西珠江禁渔区”标识。
同时,梧州市建立了珠江禁渔期梧州市联合执法队,在禁渔期间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不听教育劝阻,严重违反禁渔期规定的行为,依法查处。
据了解,梧州市过千只渔船已在4月1日12时前,按政府的要求停港、封网。
河鱼销售,主要通过市场、酒店、餐馆等渠道。在禁渔期间,各级工商部门将组织人员加强对市场、酒店、餐馆等经营场所的检查,杜绝经营和销售捕捞的河鱼。
3月31日傍晚,站在平静的桂江边,老渔民黄华新收拾好渔具,边走上河堤,边回望河面,担忧地说:
“禁渔我们没有意见,但是禁渔后要有效果。如果执法不严,电鱼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能让电鱼的不法分子获得更多利益,也起不到保障渔民利益的作用。”
渔民的担忧不无道理,为此,梧州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站长韦智鹏表示,在珠江禁渔期,将会加大对非法电、炸、毒鱼的查处力度。他透露,“无论是在禁渔期,还是在平时,一旦抓到电鱼的人,将给予他们严厉的处罚。”
“打击电鱼、炸鱼行为历来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每年都查处10多艘电鱼渔船。”执法人员钟纯告诉记者。
4月2日,梧州市联合执法队第三执法组在长洲区倒水镇古善村对出江段依法查处一起非法电炸鱼行为,抓获电炸鱼违法分子一名,当场查扣非法电鱼船一艘、3000瓦电鱼机一台。这是禁渔期联合执法队查处首例违法电炸鱼行为。
给予低收入渔民生活补助
珠江流域首次禁渔,对于世代为捕渔为生的梧州渔民来说,这也是他们捕渔生涯中经历的第一次休渔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多少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4月2日大清早,渔民麦永兴坐在船上看着平静的江面。“往常这个时候我已经和老伴划着小船出去捞鱼了。”不打渔的日子能干点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老麦。
禁渔了,也就意味着渔民在一段时间里将失去经济来源。如何解决经济收入的问题,不仅是作为一家之主的渔民麦永兴的烦恼,也是梧州市专业渔民们的疑惑。
据知,此次禁渔梧州市涉及的渔民数量并不少,根据梧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目前梧州市捕捞人口达8870人,捕捞劳力2363人,捕捞渔船1470艘,捕捞年产量6000多吨。
如何妥善解决这批为捕捞为生的专业渔民的生产生活,同样也是梧州市管理部门在保障禁渔制度实施时,必须考虑到的社会问题。
为此,梧州市按照农业部及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的要求,一方面,组织渔民开展船舶检修、网具修补等;另一方面,由水产畜牧兽医部门牵头,将组织渔民参加技能培训,为渔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所以,在禁渔的第一个星期,老麦把鱼网修补了一下,再织一些新网,等禁渔结束后能够正常下水生产。不过,老麦还是希望在休渔期能打点散工补贴家用,“或者,在禁渔这段时间里,政府能否适当给予一些补贴?”
“我们渔民的文化程度大多数都很低,除了捕鱼就没有其他技术,很难找到其他的工作。”老麦无奈地说。确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麦永兴那样一辈子以捕鱼为生的老渔民,年纪基本上超过50岁,没学历,没技能,想上岸打工要找到一份工作也不是一时半刻的容易事。
据了解,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以下的渔民可以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列入低保范围。为了解决这部分低收入渔民的生活,按照《梧州市2011年落实珠江禁渔期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将符合条件的渔民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给予必要的补助,或给予一定的生产转产扶持。
引导渔民发展网箱养鱼
“但是,继续捕鱼、打散工或者领低保,这些都不是长远之计。”在采访中,更多的渔民流露出这样的担忧。近年来西江鱼少,仅靠捕鱼,也已经难以维系生计。
对此,梧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林英表示,“引导渔民往其他方面就业,才是长远之计。”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有意识地引导渔民去发展网箱养鱼。”林英向记者列举了渔民发展网箱养鱼的原因:一来,可以令熟悉鱼性的渔民们继续发挥其长处,容易入行;二来,网箱养鱼是近年来梧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长洲镇正阳渔业队的徐细佬打了几十年的鱼,在八年前开始发展网箱养殖。在汊河桥的西江边上,徐细佬跟几个渔民一起,正在焊接一个新的网箱,“在我们这小片地区有10多户渔民,这几天就有4个新的网箱准备下水了,基本每户渔民家里都有一个网箱。”
“我们是小本经营,只有一个网箱,如果顺利的话,每年能挣个两万多元。与单纯捕鱼相比,这收入好多了。”徐细佬平时也去打渔,禁渔期间,徐细佬就把精力集中在网箱养殖上,“休渔期,我会去割多点草,力争省一些鱼料钱。”
由于网箱养鱼的成本不算低,为了鼓励收入并不高的渔民入行,梧州市还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2009年,梧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规模养殖加快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21号文件,对新建标准化网箱面积为1000平方米以上,全钢架的按每平方米50元进行补助,半钢架的按每平方米30元进行补助。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4月29日电(记者俞丽虹) 29日,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对“染色”馒头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到记过、撤职等处分。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