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点龙王,龙船下水。
祈福平安,纪念屈原。
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争先恐后,相互追逐。
两箭齐发,奋力竞渡。
舵手摇橹,把握航向。
鼓手击鼓,鼓舞士气。
挥桨如翼,水花飞溅。
抢到头彩,喜笑颜开。
比赛结束,龙船上岸。
观者如织,呐喊助威。本报记者 刘辉 文/图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一首宋人黄公绍的小令《竞渡棹歌》将我们一下子带进了端午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6月6日,时值人们欢度中国传统端午佳节之际,地处泊湖之滨的太湖大石乡田祥嘴村群众自发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大赛。来自该村和长期生活在泊湖之上的渔业村群众组成了两支比赛队伍,每队22名队员成了千余名观众心目中的主角。
上午8时许,来自四邻八村的广大村民三五成群不约而同地直奔湖边屈原庙前的比赛现场。随着成群结队的村民越聚越多,龙舟比赛也逐步拉开了帷幕。
“在正式开赛前,还要举行祭神、点龙王活动,一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以表怀念崇敬之情,一来祈福一帆风顺,保佑众生平安。”此次活动的组织者王启明坦诚地说。
于是,身穿统一黄色背心、短裤的40多名队员人人手持划桨高兴地集聚在屈原庙前躬行祭祀之礼,83岁的长者王银德为静静卧在水边的两条龙船亲自“点龙王、开龙口”并用竹竿树起红彩插在岸边。在进行相关准备活动一个多小时后,11点整,在一阵鞭炮声和锣鼓声中比赛正式开始。全体队员纷纷登上赛船,个个精神抖擞,士气昂扬,喜笑颜开,激情四溢。
随着一身鼓响发令,两船迅速宛如离弦的两箭并进齐发,船员撕破嗓子的共同呐喊声顿时响彻在8万亩泊湖的上空,飘向天际。就连湖边围观的广大群众也一齐情不自禁地高喊着“加油、加油”,奋力助威,将比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船头,一名鼓手不停地击打着鼓点,鼓舞士气;船尾,一名舵手使劲地摇动着桨橹,把握航向;船中, 20名桨手拼命地挥舞着划桨,直奔前方。只见龙舟如梭,直行飞驰400米绕过插在水中的红旗后,急速调头回转。两舟竞渡,争先恐后,奋力追逐,龙影跃动,桡棹如翼,水花飞溅,涛浪冲天。正如“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之景,大有“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万雷”之势。
经过十五分钟一个来回,最先到达岸边的一支船队自豪地拿到了彩带,沉浸在一片无比的幸福之中,人人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大家在稍作歇息之后,又开始了第二次轮番较量,为争夺红彩奋勇抢先,博得人流如织的岸边观众声声喝彩。
“今天能看上这样精彩的龙舟赛事,真是太高兴了,为端午佳节增添了极大的兴致。”广大村民纷纷发自内心地说。
“我们参加比赛的选手80%以上都是从上海、长沙、合肥、杭州、常州等全国各地外出务工回家过端午节的,这比在外过节更有意义。在龙舟比赛中,我们感受了家乡无限的温暖,品味了家乡浓厚的亲情。”一位年轻的桨手汪长远十分欣慰地对我们讲。
“如果不是因为今年天气干旱、雨水较少、水位减退,今天会跟往年一样有更多龙舟比赛队伍,会更加闹热。俗话说,久旱遇甘霖,这两天的及时雨使湖水有所上涨,为今天的龙舟赛带来了‘天时\’。”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汪长周告诉我们。
龙舟赛后,队员们在热火朝天之中将长达11.8米下水的龙船抬上岸,期望明年的端午更加欢快愉悦,但愿端午赛龙舟的传统民俗文化永远芳香!
新闻推荐
“传输稻谷→去杂→脱壳→分离→进米机加工→色选→抛光→成品米整理→包装成袋,整个流程一气呵成,省时省力,这套设备日加工量达60吨呢。”近日,在小池镇农民方得金的精米加工厂内,大米加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