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10年之后资金花去七成,工程量却没完成一半,洪水几乎每年从缺口处涌入部分城区,当地群众频遭“被淹之苦”。
真差钱,还是乱花钱?投资3亿多元的“民生工程”,为何最终成了“半拉子工程”?谁该为这一失职行为负责?
城防堤“十年建不成”
部分市民年年被淹
位于江西昌江之畔的景德镇市,常年受昌江洪水引发的洪灾威胁,尤其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景德镇市区因没有城市防洪堤,成为一片泽国,当时被公众称为“不设防的城市”。
痛定思痛,当地政府决定建设城市防洪大堤,誓言要摘除“不设防城市”的帽子。据记者调查,这一城市堤防工程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总长20多公里,总投资3.58亿元,自2002年立项建设,原来预计5年左右完成,但2007年就基本停顿。截至目前,工程到账资金3亿元,完成投资2.6亿元,只建成9.8公里堤防。
对此,江西省有关水利专家表示,20公里长的防洪大堤建了10年,花完了70%以上的资金,却完工不到一半,由于未形成封闭防护圈,整体防洪能力仅为8年到10年一遇,仍属“未设防城市”。
防洪大堤迟迟建不起来,使当地部分居民饱受水淹之苦。景德镇市区人口约为50万。目前,仅西瓜洲、中渡口等两个沿江堤防缺口地带,常年受洪水淹没威胁的人口就有约5000人。
一边喊“缺钱建大坝”
一边“砸钱搞亮化”!
当地一些市民坦言,防洪大堤成为“半拉子工程”,根子在于地方政府有钱做城市“形象工程”,却置群众的安危于不顾。“修堤的钱被花到亭台楼阁、观景台、绿化亮化等景观工程中,造成后期资金缺乏,拖延工期。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当地一位干部气愤地说。
记者发现,已建成的部分堤防彩瓷灯柱下端,清晰印有“景德镇市水务局置”字样。记者现场测算,每隔三四十米,就有一根彩瓷灯柱。两岸近10公里堤防,就树立了彩瓷灯柱约200根。
景德镇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2009年,市建设局才介入大堤绿地的补种补齐等管护工作,之前城防大堤的绿化亮化、观景台等,都是由市水务局从项目上出资建设。“建设局只负责大堤附属景观工程中极少部分的建设。其中一个最大花费是用100万元建了6个亭子。”
支流投资竟超干流
失职问题谁来担责?
据景德镇市水务局介绍,截至目前,当地城市防洪工程已实际投入2.6亿元,按已建成堤段测算,平均每公里投入超过2600万元。
景德镇市有关部门表示,当地城防工程要全部完工,需再投入约4亿元。这意味着总投资接近7亿元。
对此,江西省一位水利专家说,如果按照这一投资水平看,景德镇20年一遇标准的支流城防堤,其单位投资额已超过长江干流50年一遇标准的城防堤,“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据悉,为解决景德镇城防堤“半拉子工程”问题,有关部门已将其列入全省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拟争取中央投资。对此,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原来有钱不实干,现在要干说缺钱”,建了十年的大堤至今仍留下巨大缺口,这分明是有关部门和领导思想上有“缺口”,不能把问题推给国家就没事了,应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的失职责任。
□据新华社南昌7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这是7月20日在上海世博园区原址拍摄的国际嘉年华游乐设施。 “2011上海国际嘉年华”将于7月23日至10月30日在上海世博原址浦东片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