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十里店,转眼已有53个年头了。50多年,半个多世纪,岁月的烟云和曾经的沧桑,都已化作往事,渐渐淡去。但今年兰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却又把十里店这个我曾经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联系了起来。不由得缅怀当年的往事,追忆过去的岁月。重游十里店的愿望,油然而生。
素有“十里桃乡”美誉的安宁,如待字闺中的少女,今天终于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通过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实况转播,向世人展现了它“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风姿。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安宁,认识了兰州。
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实况转播的当天,哥哥在北京收看,并通过电话不时地问我:“费家营变化太大了!”“马家庄还在吗?”“十里店的那座堡子还在吗?”“师大东门前边的‘狼沟\’还有吗?”……
60年前,哥哥曾在费家营“乡村师范学校”就读。解放后当兵,并从军干校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中央机关工作。掐指算来,他离开故乡已是整整一个甲子。谁人不爱自己的家乡啊!这次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实况转播,耄耋之年的哥哥从电视上看到如诗如画的兰州,真是欣喜不已。
对于哥哥提出的许多问题,我虽然身在兰州,却回答不上来。因为这几年,兰州发展变化的太快。年年在变,月月在变,天天在变,时时在变,新的建筑不断地出现。在兰州,每天如果你留心留神,你就会发现今天这里是一个模样,明天却又是另一番模样,一副新的面孔,一幅新的精美的画卷,美不胜收。
在我的记忆里,十里店是一个不大的地方。十里店的东边,有一个堡子,里边住着一二十户人家。十里店的街道,最长也就是二三百米,现在叫十里店前街。那时候十里店的街道上,只有一个“国营食堂”,当年,兰州除了大的饭店,像兰州饭店、友谊饭店、建兰饭店,称为某某饭店。小的饭馆皆称为“食堂”。没有私人开的饭馆。那个年代,私人开店是不允许的,私人开店就是搞资本主义。师大附中门前,有一大片枣树林,穿过枣树林即可到达十里店街道。这里有个新华书店,倒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师院的门口(即现在师大的东门)有一条排洪砂沟,名曰“狼沟”。据说这条排洪沟是山间野狼到黄河饮水的必经之路。过去兰州的周边乡村,常有野狼出没,野狼伤害人畜的事儿常有发生。我的老家就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孩,被野狼活活吃掉了。今天回想起来,仍是毛骨悚然。当然,这些都是过去的旧事了。今天的年轻人,哪里知道这些!
近日,我有机会乘车,沿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路线重游了一趟。一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滨河大道,路边还栽种了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丛丛簇簇。甚至在电线杆子上“长出”了一个个花篮,就像鲁迅先生常常怀念的百草园。最令人难忘的是湿地公园,那里的湿地杂草婀娜多姿。黄河岸边垂柳依依,笼翠如云,犹如西子湖畔的春柳长堤。此时我忽然想起了农民科学家刘亚之生前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他说,兰州这个地方,原来栽种的柳树是“桂柳”,这种柳树的枝条是向上生长的,没有这种轻摇漫舞的“垂柳”。这种垂柳是1937年兰州营造中山林时引进的,今天我们在安宁湿地公园见到的那些绿丝婆婆,姿态俊秀的垂柳,也是那时候引来的树种。
随着兰州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安宁已不再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旧农庄了。这里的农民也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农民了。昔年的柴门农舍,乡间小路皆成为记忆中的事了。今天安宁的农民已经过上了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不少人有房、有车,让许多城市人羡慕不已。
这可真的应了过去的那句老话:“走千走万,不如黄河两岸。”这也就是今天兰州黄河两岸人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记者从新疆喀什地委办公室获悉,11日16时许发生在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交界处的5.8级地震已经造成喀什地区伽师县12人受伤,其中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