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6年,红古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地区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项指标分别达到150亿元、90亿元、20亿元和3亿元、45亿元以上,实现翻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突破400亿元大关。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工业园区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四项指标或工作处于全市前列;提前8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任务。
发展目标
【本报讯】 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红古区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区委书记咸大明代表中国共产党红古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主题 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红古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俞敬东应邀出席大会。
如何实现这一崭新的发展目标?红古区提出七大发展战略:一是致力园区建设,构筑工业强区新平台。工业是红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红古把园区建设作为打造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实力的重要平台,依托新型工业区建设,到2016年,全区工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大关。二是致力于特色强农,拓展农业富民新渠道。着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高效农业、休闲型观光农业、参与型体验农业、示范型设施农业、环保型生态农业和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在2013年实现“双万元”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三是致力于物流崛起,打造商贸富区新引擎。红古区将继续在商贸物流经济强势崛起上做文章,努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到2016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36%以上。四是致力于基础先行,塑造城市发展新形象。按照“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底蕴、打造精品”的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海石湾为中心、窑街和平安为两翼的“1+2”城市发展新框架,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型城区,着力提升红古对外的形象。五是致力于改革开放,增强赶超跨越新动力。通过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和改革进程,推进开放交流程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六是致力于民生改善,增创人民生活新福祉。红古区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加快推进“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转变,让群众获得可靠稳定的收入,让群众共享均等完善的服务,让群众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让城乡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七是致力于社会管理,开创和谐建设新局面。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要坚持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努力形成文明向上、政治民主、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西固公安分局化工街派出所民警在排查当中,查处一制作猪肉制品的“黑作坊”。9月28日上午9时,西固公安分局化工街派出所组织民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