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缔的黑诊所还在偷偷营业
本报相关报道
核心提示
近年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将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星期定为“打击非法行医周”。今年8月1日至9月20日,城关、安宁、七里河、西固区相继对黑诊所进行了打击取缔。然而记者在回访中发现,被取缔的不少黑诊所仍在偷偷营业。
■现场
卫生监督部门
接连取缔黑诊所
8月1日,城关卫生监督分所对雁滩等地的非法诊所进行了严厉打击,当天共取缔10家黑诊所;9月5日晚,安宁卫生监督分所组织监督员对高校周边进行了夜查,5家黑诊所被执法人员逮了个正着,黑诊所不仅被安宁卫生监督所列入“黑名单”,还移交到公安部门依法处理;9月14日,七里河卫生监督分所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一些黑诊所竟然打着服务老年人或中外合资的旗号进行招摇撞骗,当天有3家黑诊所被取缔。
只有一家关门
3家仍在营业
9月23日上午,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来到七里河区对前段时间被取缔的黑诊所进行回访。在龚家湾十字附近,9天前被取缔的一家打着中外合资旗号的黑诊所门前已没有了标志,但屋内坐诊的一位女士仍在给两位市民推销所谓的“中外合资药品”。见有人前来,该女士立即站起身,发现记者有点眼熟后,她赶快关门离开。
另两家被取缔的黑诊所同样在开门营业,藏在后屋的一间房子内仍有患者在输液。记者问老板“执业证件办了没有”,一位女士很警惕地说“正在办理中”。记者又说“上次执法人员下了通知,在没有办下证件之前,是不能接诊的”,该负责人说道:“没办法,我们也要生活啊。”并追问记者是哪个单位的,记者只好说是附近市民,上次执法人员检查时刚好在跟前。
记者回访发现,9月14日执法人员取缔的4家黑诊所,除兰石厂家属院附近的一家已彻底关闭外,另外3家仍在偷偷营业。
6家黑诊所
3家在接诊
雁滩地区是非法行医比较集中的地段,也是卫生监督部门的重点监控对象。8月1日,执法人员共打掉了10家黑诊所,那么这些黑诊所到底有没有再次营业?9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张苏滩对6家黑诊所进行回访时发现,其中3家仍在接诊。这些黑诊所门前都留有联系电话,且接诊种类繁多,如打针输液、内外妇科、拔火罐等等,更有非法行医者用土制药品给患者治病。
一家黑诊所老板告诉记者,他是学中医的,个人证件都有,好多患者也很信任他,可就是手续办不下来。每次执法人员前来检查他们也很害怕,只能玩“捉迷藏”游戏,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也过得很无奈。目前,他正准备花钱过户别人的执业许可证,争取合法开诊所。
■分析
三大原因导致
非法诊所根治难
据执法人员分析,黑诊所屡禁不绝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开办成本低廉。黑诊所绝大部分地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或大型工地旁,这些地方人口较多,房租等成本相对较低,医疗设备简陋。二是迎合了一些人对廉价医疗服务的需要。农民工或经济条件不好的居民往往成为黑诊所的目标人群。三是执法人员处罚能力有限。执法人员最多只是没收药品、罚款等,对开办者威慑度不够。非法行医者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应认定为情节严重,可以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执法实践中很难落实,主要是非法行医者的真实身份经常变换,难以认定。还有就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很多非法行医者采取打游击的办法东躲西藏,有时编造谎话企图蒙混过关,这为监管工作带来困难。
彻底根治黑诊所
需多部门配合
是什么原因让黑诊所如此猖獗?西固卫生监督分所负责人分析说,打击非法行医是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村居两委以及工商、公安、计生、综合行政执法、药监等多部门通力合作。按照相关规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一般只能对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法行医行为和非法行医者进行处罚,如没收药品、罚款等处理。该负责人表示,这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打击黑诊所还应与房屋出租管理制度相捆绑,要求房屋出租方负起监督的职责。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 记者8日从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共发现“小金库”58225个,涉及金额266.54亿元。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