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
抓机遇促发展 全力打造现代宜居中心区
【本报讯】 “七里河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园区承载、轴线提升、城乡共融、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思路,按照‘ 123356’的发展布局,全力推动七里河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11月8日,七里河区委书记石镜如在全区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上强调说。
石镜如说,具体来讲,“一心推进”就是借市委奋力推进兰州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之势,利用七里河作为全市中心城区之一座中四联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框架,加快破解二元矛盾,改善城乡发展面貌,推进社会和谐进步,着力实现“创建宜居新环境,打造现代中心区”这一中心目标。“两轮驱动”就是借市委加快县区产业园区建设之势,加速彭家坪装备制造业生态园区和“三滩”新城区开发建设,加速引进石油钻采、风电成套、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优势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力争将彭家坪建成基础设施高度完善、规模企业大量上马、发展活力日益迸发的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三滩”建成城市功能完备、形象时尚大气、人文内涵丰富的现代核心商务区,使“两区”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石镜如说,“三线提升”就是借市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势,以西津路、南滨河路、南山过境公路为依托,加快三条主干道沿线区域的逐段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配套设施,大力实施绿化美化,进一步提升其轴线功能和整体形象,力争将西津路建成商贸“黄金”线、南滨河路建成环境“生态”线、南山过境路建成物流“运输”线。“三带示范”就是借市委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之势,以八里镇、阿干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西果园镇、黄峪乡城郊服务型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市场运作,切实加快安居小区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着力强化产业聚集功能,加速实施生态环境建设,致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沿线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向二、三产业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力争将水磨沟、西果园沟、黄峪沟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带。
石镜如说,“五坪改造”就是借市委加快老城改造提升之势,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运作,采取点上突破的方式,结合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加快七里河的五星坪、兰工坪、华林坪、晏家坪、彭家坪包括龚家湾在内的平台地区开发建设,着力改善居住条件差,供暖、供气和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力争把陈旧落后的平台地区建成背山面水、错落有致、美观优雅、整洁亮丽的城市新区。“六圈辐射”就是借市委着力发展服务经济之势,以三产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快捷酒店、便利餐饮、物流配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老旧市场、一般性流通市场的改造,加快实施国际商贸中心、西客站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小西湖、西站、土门墩、金港城、秀川、大滩等“六大商圈”的辐射功能,力争把小西湖打造成西北最大的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把西站打造成全市最大的中央商务中心,将土门墩打造成西部仓储物流中心,把金港城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糖酒副食物流中心,把秀川打造成全市最大的建材物流中心,把“三滩”打造成全省最大的综合商贸中心。
□记者 王忠德 通讯员 王 颖 达 媛
西固区——
融入“再造兰州”战略 发挥优势争当排头兵
【本报讯】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后,西固区专门召开会议,及时学习传达会议精神。西固区委书记陶军锋强调:“陆武成书记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的《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主题,体现了创新实干精神,展示了率先跨越决心,彰显了以人为本理念,是一个承前启后、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是指导兰州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区上下一定要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
陶军锋说,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就西固而言,必须强化机遇意识,自觉融入“再造兰州”战略,在全市“3+8”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争当排头。结合西固实际,就是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西南西北、沟通中东西亚,加快建设国家石化能源基地、西部物流集散中心、新兴商贸旅游城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在实施“再造兰州”战略、推动区域经济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讲,就是“紧扣一个战略、建设两个新城、培育四大产业”。
紧扣一个战略,就是按照“强石化、调结构、聚中心、建新城、治污染”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再造新西固”战略目标。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在城区面积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新西固。
建设两个新城。一方面,改造提升石化新城,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实施路桥畅通工程、形象提升工程、温馨安居工程、绿化靓化工程和数字信息工程,全面贯通“三纵四横”城市交通框架,改造提升城市主干道沿线周边面貌,把西固东西路、福利东西路打造成时代气息浓郁、建筑风格时尚的现代化样板街区,把公园路打造成体现西固风貌的休闲文化街区,把南滨河路打造成风景秀美的沿河景观大道,以线带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开发建设物流新城,拓展发展空间。围绕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卫星城,构筑大交通,打造内联全区、外通全国的物流中心大交通体系;抓好大项目,加快建设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铁路货运中心、无水港、兰州光谷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园区,加快新城工业园、西藏物流园、低碳工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步伐,依托出口加工区,加快形成资本、技术和产业集聚效应;搞好大配套,按照20万人口规模,建设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成一批学校、医院、商场、住宅小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流、物流。力争到2016年,初步建成一个产业集聚、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培育四大产业。着眼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推动产业层次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国家石化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实施国产设备示范工程、兰州光谷、虎头景观水电站、北滩水电站等核能、太阳能、水电项目,打造国家能源基地,力争清洁能源总产值达到160亿元。新材料产业加快实施特种纤维、聚甲醛、太阳能光热新材料等项目,力争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现代服务业,坚持物流先行、商贸配套、旅游跟进,建设兰州国际物流产业园区,打造体现国家战略要求、服务西南西北、沟通中东西亚的物流集散中心;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发展能源和轻工加工,使西固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区;建设一批商业特色街、城市综合体、核心商务区,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开发黄河湿地、关山森林、工业遗址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西固建成兰州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
记者 董永前
安宁区——
实施“五大工程” 做好“五篇文章”
【本报讯】 11月9日,安宁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并针对安宁区目前的区情实际,对未来一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安宁区委书记席飞跃说:“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安宁区将按照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35313”总体发展思路,结合实现“十二五”规划,以实施“五大工程”为重点,做好“五篇文章”,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完善、生态景观宜人、社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安宁。”
大会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率先跨越的主线,凸显了解放思想、创新实干的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前瞻性和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是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同时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一级抓一级的要求,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把市党代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努力成为学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的表率。大会认为,学习讨论、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对于安宁来说,应在实施“五大工程”,做好“五篇文章”上下足功夫。
席飞跃表示,全面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安宁区将把握率先跨越的发展主题,坚持和谐共进的发展方向,按照区十次党代会确定的“35313”总体发展思路,即牢固树立高(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新(新观念、新面貌、新突破)、实(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项目立区、产业强区、高位建区、生态宜区、民生安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东区改造、中区提升、西区开发“三大组团”发展,切实强化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努力建设城市功能完善、生态景观宜人、社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安宁。
席飞跃说,在具体的实践中,一是要做好项目带动的文章。立足区情实际,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实施“项目立区”工程,谋划、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财源型项目,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为区域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增添后续动力;二是要做好产业转型的文章。通过实施“产业强区”工程,切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形成高新技术、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特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三是要做好品位提升的文章。通过实施“高位建区”和“生态宜区”工程,一手抓建设不动摇,一手抓管理不松劲,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四是要做好民生改善的文章。通过实施“民生安区”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改善民生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老百姓的各种现实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转变,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五是要做好党建保障的文章。继续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推动安宁率先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记者王忠德 特约记者 李有安 董振刚
红古区——
重点实施“五大战略”
推动全区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讯】 “作为县区,我们将把《报告》的精神全面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使之成为推动发展的行动指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结束后,红古区委书记咸大明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区上下将把党代会的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按照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红古发展实际,重点实施“五大战略”,推动红古跨越发展。
咸大明说,红古的发展有普遍性更有特殊性,在今后的5年内,红古区将实施“工业强区、特色立区、商贸富区、城建靓区、和谐建区”这五大战略,促进红古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和兰州连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以高精度铝板带、铝合金等为主的有色金属,以煤发电、煤炼油、煤化工等为主的煤炭资源转化,以特种石墨制品、炭堆内构件等为主的高端炭素,以明胶胶囊、胶原蛋白为主的生物制品,以水果蔬菜、肉类乳品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16年,使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进入全省十大园区行列,全区工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大关。
二是突出农民增收,实施特色立区战略。着力壮大精细蔬菜、高效养殖、优质林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设施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基地建设,大力拓展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增收空间。力争在2013年实现“双万元”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到201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
三是突出物流培育,推进商贸富区战略。立足红古地处甘青两省物流大通道的独特区位优势,加快大型物流仓储基地和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建设,把红古打造成甘青线上的现代化物流园和功能性物流配送中心,全面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是突出基础先行,实施城建靓区战略。全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构建 “三进三出”的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推进海石湾三个村整村开发和城区东口、西口综合整治工程,使海石湾城区面积扩增100%,城镇化率达到100%;全力打造资源转型样板城区,争取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项目,高标准规划实施窑街旧城综合开发工程,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城区,把平安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整村开发、组团发展战略,使平安成为扩张城镇规模的新城区。到2016年,形成以海石湾为中心、窑街和平安为两翼的“1+2”城市发展新框架。
五是突出民生改善,实施和谐建区战略。大力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住房、行路、就医、入学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 “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转变,让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记者 杨贵智
市委农工办——
理清发展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
【本报讯】 11月10日,市委农工办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会议指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兰州市“十二五”顺利开局,奋力开创率先跨越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报告》特别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新要求,为今后五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
会议要求,市委农工办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认真学习,深化认识。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奋力推进兰州率先跨越发展”的会议主题,深刻理解建设“实力兰州、活力兰州、魅力兰州、幸福兰州”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深刻理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精神的要求。第二,解放思想,创新实干。结合学习《工作报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超越发展的干劲,创新实干,创造性的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着力创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持续、快速推进“三农”工作。第三,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按照《工作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重点,统筹谋划,明年及今后大力实施1万户100万平方米的安全康居工程,重点建立农村集中居住区;加快建设中心村和小城镇,每年集中力量抓好15至20个中心村和3至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举措到户工作,实施万元增收工程,按照 “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思路和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五村联建”活动,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工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尤其要做好土地文章,盘活农村城市两个土地市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
记者 任德京
新闻推荐
11月16日,质量监测员在彩色轮胎生产线上工作。中国双星集团研制的彩色轮胎当日在湖北省十堰市双星东风轮胎公司投产。彩色轮胎适用于轿车、军车、越野车、长途车等各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