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戴着“美瞳”的大眼睛沉静清亮,似乎总在思考什么;语速和动作又都很快,一分钟能蹦出三四百个字,精力充沛如一只充足了气的小皮球——这个自称“双重性格”的人,就是最新网络红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休息室,记者找到了她,与这个开微博不到两个月“粉丝”就飙升至22万的女医生做了一次网下“沟通”。
“我的确跟一般的医生不一样”
10月7日开微博时,于莺没想过自己会这么“火”。她坦言,自己“火”起来是有客观原因的,一是包括“微博女王”姚晨在内的几个名人都关注了她。二是网站看出了她的潜力,把她的微博挂在首页上。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大家如此关注她,都是觉得“这个女大夫挺有意思的”。“意思”在哪儿呢?于莺自信:“我的确跟一般的医生不一样。”
她分析,大部分医生微博说的话一本正经。“而我写的是一个医生身边的事情。我还会考虑在140个字的局限内,要把事情说清楚,还要说得有意思,不能像写病历一样。”众多网友正是被她麻辣幽默的语言所折服。
3日,她新发了一条微博:“讨论分诊制度,根据来就诊患者的病情轻重,在系统界面上显示为红、黄、绿。病情危重的小红人马上进抢救室,没啥生命危险的小绿人比如感冒发烧肚子疼的排队等着看,病情较重的小黄人由护士领着优先插队看。”
怕说得太专业了没人理解,最后她加了句玩笑:“护士代表说了:万一遇上个特别不讲理的小绿人,直接把我打成小红人,我倒先进抢救室了!”
从网友评论来看,大约三分之一认为是合理的,小部分人觉得不太合理,另一些人提出了其他建议。她说:“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但从他们的回复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优先分诊制度有必要实施,但具体方式方法还要商量,特别要注意协调各种病人的利益。”
于莺分析,她的“粉丝”大部分是白领、文化人,以中青年网民居多,思想是有一定代表性。如果这些人对医院的制度措施都不理解、不接受,怎么让年纪更大、医疗知识更少的普通人去接受?
“不光要救死扶伤,还要提供人文关怀”
这是于莺微博中广为流传的一段:“患者就诊,咳嗽,处方棕胺合剂。患者缴费取药,问药房怎么喝,药房答:喝一道儿(瓶上有一道一道的刻度,喝一格的意思)。结果患者回家的路上喝了一道儿,到家整瓶都没了!总结一下:文字有歧义,解释需谨慎!”
在她看来,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并不是每个医生都会。
常见这样的简单方式:患者来了,医生用专业术语简单说几句完事,患者听不懂,医生说对不起我没时间还要看下一个病人,我已经尽到责任了。
“你要让病人家属明白,究竟是什么病发生在了这个病人身上,下一步要做什么检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要怎么去治、怎么去预防。”于莺说,“如果这些都不清楚,开了药就说'你走吧'。病人吃了药,觉得头晕、恶心,不舒服,又回来了。你又一句话打发了:'这就是药物的正常反应,没事。'这么说也没有问题,但是病人可能就不太好接受。”
她在微博里记录了自己去年感冒高烧、废掉整个国庆长假的郁闷经历。说这事,是因为她经常接诊类似病例。很多患者就是病毒性感冒,高烧不退,很紧张,不停来找大夫。
于莺认为,这时沟通就很关键了:“你要跟他说清楚一点,病毒感染有自限性,你治或不治都会好。如果是一般的感冒,5至7天,肯定好;而5到7天之间,肯定烧。除非有两个特殊症状出现,就不用来医院。你把这个信息告诉他,他心里就有底了,不用来回折腾。”
在于莺看来,医院要给患者提供技术、诊断、治疗,更重要的是提供人文关怀。有时候,人文关怀和救死扶伤同样重要。
“微博的调侃和现实的沟通是两码事”
很多人说于莺“大大咧咧”,但对记者分析沟通技巧,这位“女超人”又显得心细如发:如何在重症患者家属里找到理性的人,如何一点一滴委婉而准确地把信息传递给患者,如何用“希望”吸引患者的注意力……
她也承认,在微博上跟网友调侃和现实中的医患沟通是两码事。“日常沟通更琐碎、更潜移默化,需要把高深专业的医学问题用最浅显的话说明白,就好比白居易做诗,要让没有文化的老太太也能听得懂,这其实挺难的。”
于莺告诉记者,现实中她是个爆脾气,也让很多病人害怕。同事都知道,她向来无所顾忌,有啥说啥。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有话不好好说,非得横着出来那种”。她这种性格也并不是所有患者和同事都能接受。
但是,这个自称“双重性格”的人仍然认为,学会与患者沟通是每个医生的必修课。现在医患关系出了这么多问题,原因是复杂的,但沟通是缓解矛盾的重要方法。
每天早上查房,见了七八十岁的病人,于莺总是这样的语气:“老爷爷你昨天怎么样啊?”她希望她和她带出来的医生,都能跟看过的病人相处得好,因为“病人开心你也开心。你要是喊名字,人家就觉得很生硬。还有很多医生护士习惯喊'某某床!'叫床号,这更不应该了,你以为这是监狱呐?”
她认为,学会沟通需要天分,更需要热情,这从书本上学不来,只能在工作中体悟。
□据新华社 赖 臻 李柯勇/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外贸出口达17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出口增速连续4个月下滑。专家预测,中国外贸出口前景不乐观,呼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