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兴民出生在1964年,高中文化程度,2009年他怀着对故土的热恋和农业的热诚,毅然放弃了在外发展的机会,离开新疆建设兵团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彬县新民镇堡子村,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同时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多年来,他连续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并多次受到县上表彰,被授予“农村优秀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向兴民是一个勤学好思的人,返乡后他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信息面广、资源丰富等优势,捕捉信息,学习技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起了大棚蔬菜种植,仅2个月时间,他学完了3本书籍和远程教育的所有设施农业种植类内容,全面掌握了设施大棚种植技术要点和成功经验。
在新民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积极协调土地80亩,筹措资金224万元,购置各种材料和设备,短短3个月时间,50座果蔬大棚已经屹立在堡子村口,西红柿、黄瓜、茄子、芹菜、辣椒、礼品西瓜等果蔬占据了所有大棚。2010年,在新民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他又牵头成立了彬县绿鲜蔬菜专业合作社,对果蔬进行精细包装,增加了附加值,实现了生产销售集约化、一体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2010年蔬菜产量达到了15万公斤,实现产值15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使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的效应在他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向兴民是一个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人。尽管整天十分忙碌,还是要千方百计抽空观看党员远程教育更新的科技栏目,他总是这样说:“要进步、要发展就要学习,就要跟着党学政策、学科技,我看这远程教育节目最实在。”的的确确,一次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他看到了大棚棉花的前景,于是今年试种了一棚,收获时棉质柔软纤细,产量达200多公斤,产值3万元。他看到大棚棉花发展前景广阔,在村两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自己出资复垦本村废弃老庄基30余亩,准备带领群众建设大棚棉花20棚。他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走上致富之路。(B)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民强)2011年彬县全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46份,合同引进资金303.2亿元,到位资金41.9亿元,彬县麻园子煤炭集装站、食药用菌产业园、水岸茗苑、东城馨苑等一大批招商项目相继落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