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微”时代的那些“微”进步

来源:河池日报 2012-01-01 09:41   https://www.yybnet.net/

 

盘点和总结2011年的时候,很多人都谈到了一个字:微。主要是微博的蓬勃兴起及其纵深发展,让我们在每个公共事件上,都可以感觉到微博的存在。你不关心微博,也许微博会来关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会被人说OUT了,甚至很难与人交流,因为我们谈论的很多话题,都来自微博,很多流行语都是从微博上兴起的——有调查甚至说微博正在成为“主流媒体”。许多官方机构都开了微博,并通过微博与民众互动、交流;很多事业都通过微博去发展,比如微慈善、微公益。无论在什么事情前加个“微”,都好像比较时尚。在公共事件中,微博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时尚,也体现着一种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每个人以微小的力量,融入这个大变革、大变动的大时代之中。每个“微”的后面,都是一个公民,我们的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公民美德,就是由这样的作为个体的“微”所构成的。微博这种技术平台,能把这种分散的“微”彰显出来,并给了这些“微”一个凝聚起来展现自身力量、发出自己声音的制度平台。

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不似某种急剧的转轨和变化,更不像暴风骤雨般狂飙突进,其实恰恰是这样一些微小力量推动、微小进步累积的结果。微博,正因为顺应了这种时代进步的节奏和发展的特征,所以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并很快在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些“微”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和一股股鲜活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在微博和我们每个微小的个体的推动下,2011年,我们国家和社会有了很多细微的进步。虽然在历史的长河和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进步还相对微小,却弥足珍贵。比如慈善组织的不断透明,近日某慈善组织表态说“以后哪怕捐一块钱也会开发票”;比如微博打拐,促成了政府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说“争取不让街面出现一个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比如我们的校车标准正在加快完善,我们的贫困标准线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提高了,房价开始下降,保障房多起来了,醉驾因法律修改而得到了遏制,等等。

这些进步虽然细微,却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阳光,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的力量,看到了舆论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小悦悦事件”尽管让我们倍感羞耻,可平凡的陈贤妹阿婆却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当然,我们从微博上也能多多少少感觉到某些负面情绪,然而客观地审视,大多数公众从中感受到的还是一个“进步的中国”。很多时候,我们对社会进步的认同,会放在心里,而不会挂在嘴上。同时,我也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这样一种观点: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身边彼此亲近的公民。有怎样的微公民,就有怎样的大中国。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12年新年贺词 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胡锦涛发表2012年新年贺词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微”时代的那些“微”进步)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