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塘乡大塘村大塘组兴修的当家塘
百里镇吴畈村当家塘整治现场
晋熙镇刘羊村兴修灌溉水渠
大明村群众整治当家塘
大石乡大明村扩挖整修一新的当家塘◎本报记者刘辉本报通讯员 王东贵 文/图
【核心提示】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历来是事关全县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要事。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民生水利、安全水利、生态水利”三大主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水利事业长足发展。 2011年,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两个1号文件,县委、县政府最近也出台了其《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县水利改革发展大会,全面部署和规划了今后5-10年我县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具体安排了今冬明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重点。各地切实抓住国家大兴水利、大干水利的利好政策契机,掀起了一阵阵水利兴修的高潮。与往年相比,其动工时间最早、工程规模最大、涉及层面最广、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进度最快、工程质量最优、百姓反映最好、群众积极性最高、工程针对性最强、受益实惠性最佳,可以说,史无前例,跨越发展,为明年乃至今后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夯实了基础。最近,记者随同县农建办负责人一起,一个多月来深入各乡镇实地采访,见证了熙湖大地、龙山内外水利兴修的喜人场景。
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行走在山区畈区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翻山越岭实地察看一处处水利兴修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全县各地轰轰烈烈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一轮火热战。特别是以农村沟河清淤疏浚、当家塘群扩挖整治和水毁修复工程为主的22处市级、47处县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县近2000处大小水利工程全面开花。
【A】
“当家塘群扩挖整治是时隔近半个世纪以来进行彻底清淤、整修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老百姓参与投工投劳的积极性非常高”。
去冬今春,我县把农村当家塘群扩挖整治纳入水利兴修一项十分重要的重点工作,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锁定整治当家塘群最多、资金投入最多、受益群众最多、整治范围最广、工作力度最大、兴修方式最活的一年。全县计划实行塘坝扩挖整治1000口,其中1万立方米以上当家塘160口,对如期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每个工程实行“以奖代补”3万元。目前,全县已完成任务90%以上。
【镜头1】大石乡是我县的产粮产棉大乡,全县今冬明春计划安排70口当家塘扩挖整治任务,做到了村村村有工程,人人有责任。
2011年11月21日,县长应杰苗在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中,就同该村广大干群一起参加了新桥组丁塘的扩挖整治劳动。原有相连在一起的两口水塘长期淤塞,蓄水能力差,严重影响了下游300多亩农田的灌溉,直接影响了农户的水稻和棉花收成,老百姓怨声载道。早在10月份,该村就在新桥组反复召开群众大会,进行“一事一议”,一致同意将两口塘重新扩挖修成一口大塘。于是,该村发动组里群众按照每亩筹资100元累计自筹资金3万多元、贷款6万元以及通过其他途径,一共投资18万多元,新建成了今冬全县最大的一口当家塘,坝长360多米、坝高8米、深度3米,蓄水可达6万多方。
“现在,可好啦,老百姓再也不需担心水稻和棉花用水季节的灌溉问题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大家都认为这是做了一件得民心、惠民生的大好事。真是水利兴旺,造福一方啊!”望着崭新若大的水塘,棠林村总支书记王启寿笑容可掬。
【镜头2】去年12月6日,当记者来到大石乡大明村姑塘组时, 20多名群众正在热火朝天拌水泥、抬石头、砌塘坝、清塘泥。在挖土机的作业下,足有3米多深漆黑熏臭的污泥被“铁掌”挖起,装车运走。
“这口水塘还是六七十年大集体时清过一次塘泥。几十年来,塘泥几乎快要把水塘填平了,塘里也关不了多少水,不要说下游几十亩农田灌溉长期成问题,就连平日老百姓洗衣洗菜之类的生活用水也很难。”正在工地劳动、现年73岁的鲍金印十分感叹地对记者说:
“前不久,乡村干部在涉及的姑塘组、冯庄组召开群众大会,户户都表示愿意新修水塘。”
目前,塘坝拓宽、填土压实、浆砌护墙、清淤扩挖、水涵改造等整治任务基本结束,一个蓄水可达5000多方的新塘即将呈现在群众眼前。
【镜头3】去年12月13日,记者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来到位于海拔300多米、被列为县级47项重点水利兴修工程之一的汤泉乡金鹰村殷岭大山塘除险加固现场,只见新修的塘坝上彩旗迎风招展,“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冬季兴修水利新高潮”的条幅十分醒目,20多名群众在挖塘泥、挑塘泥,特别是一群“娘子军”不辞辛劳奋战在工地一线,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
吕东霞歇下担子对记者说:“现在,农村里大量男劳力长年外出打工,只有妇女在家的多。按照村里、组里的一事一议决定,每家每户都要出工修塘,女同志也就理所当然成了主力。”
“水塘建于1975年, 30多年来一直就未修过。2011年遇到了国家大好政策,通过召开村两委扩干会、村民代表会、组里群众会,终于达成共识,投资8万余元,实行综合整治,实施塘泥清淤、浆砌内坝、加固加宽坝体、修复放水内涵,完成了坝高30余米、坝宽20余米,蓄水可达3万多方,新修了灌溉水渠200余米,能够解决下游1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涉及殷岭、老屋、中屋、下屋四个村民小组300多人受益。”村总支书记、基干民兵殷响东告诉记者。
【镜头4】去年12月21日,记者在天华镇平岭村石盘冲大山塘整治工地看到,挖土机、杂交车正在忙过不停地挖泥、运土,一派繁忙的景象。
“石盘冲水库建于60年代,至今满塘的淤泥堆塞,存水有限,牵涉下游4个村民组1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尤其遇到雨水偏少,村民之间为了争抢原本就很少的水源灌溉,导致邻里矛盾纠纷不断、争吵不休,甚至村干只好经常出面协商调解才得以化解。这次,结合镇里农发项目安排一定的资金一并实行综合整治,运用石砌护坝,新建放水涵洞,预计清淤3000多方,修后能够蓄水6万多方,库容率会提高80%以上,这将一举解决老百姓长期困扰的用水心病。”村总支书记殷多建直言道。
【B】
“2011年,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明显大大多于往年,特别是民间投资水利建设的氛围浓、认识高、资金多,为我县基层水利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水利既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公共事业,因此,有效的资金投入无疑是水利建设的关键所在。
去年,中央、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在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大力实施资金、奖补等优惠政策倾斜方面,仅县政府从今年起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低于1800万元,县财政还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行奖励。同时,不断创新农建工作新的方式、新的机制,各地加大了“一事一议”的民主理事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主动性,涌现出农村大量的有识之士踊跃投身当地水利建设的可喜现象和感人事迹,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投入当地水利建设。许多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和事业能人纷纷积极响应国家利好政策,舍小家、顾大家,识大体、顾大局,纷纷捐资,解囊相助,把大力发展水利公益事业当作自己的私事来办,把修好当家塘、治好灌溉渠当作自身的己任来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乡镇村组的资金压力,加快推动了水利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一片掌声和称颂。
另一方面,这些带头人通过自己投资对当家塘的综合整治,与村组达成租赁承包当家塘的协议,逐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或者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既让群众受了实惠,也让自己得了益处;既科学调整了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既合理利用、有效开发了农村曾经一度荒废的水利资源,也开阔拓展了农村群众的用水管水护水视野。
【镜头1】距离新城大约3公里、位于晋熙镇观音村的九龙山塘几十年来淤积十分严重,几乎成了一个“锅底”,不仅蓄不住水,影响下游13个村民小组900余人600多亩农田的灌溉,而且每遇汛期大雨,更是关不住水,极易造成大水漫过狭窄的塘坝,造成下游农田内涝,群众叫苦不迭。
去年9月份,该村从事建筑业的个体老板、水利兴修基干民兵突击队员贾先兵获知要兴修九龙塘的消息后,主动向村组提出自己出资修塘,搞养殖业、搞农家乐。于是,达成承包山塘的共识后,贾先兵迅即潜身心投入了当家塘的彻底整治之中,累计投资30多万元,大战一个多月,自己日夜吃住在工地,请来挖土机、运输车和当地的大量民工,清理塘泥1.7万多方,加宽抬高塘坝10余米,扩挖塘容10多亩,能够蓄水4万多方,并新建了梯级排水管涵和启闭闸门,筑起了拦水大坝,建起了两座曲桥,塘坝将陆续铺上草皮,水塘四周将种上花草、栽上树木。
“从今年起,将发展水产养殖,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发展垂钓休闲、旅游观光,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农家乐,让这口大山塘发挥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贾先兵看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望着修葺一新的大山塘,科学规划着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镜头2】地处与湖北蕲春县檀林镇毗邻的弥陀镇界岭村洪家塘是当地一口牵涉9个村民小组500多亩农田灌溉的重要水塘。水面面积接近6亩。从1988年起,就被本村村民李勇全每年向村交纳800元承包费的方式予以承包养鱼。但多年来,李勇全也就是靠天吃饭,水塘日积月累淤积较重,塘坝长年渗水外露,既满足不了下游水田的灌溉,影响庄稼收成和农民增收,也减少了自己养殖的经济收入。
去冬,在全民大兴水利的浓厚气氛熏陶下,李勇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水利意识,已独自投资4万多元,彻底整治水塘,机械清淤,深挖水塘3米多,扩大水面至6亩多,增加水面蓄容1/3以上,加高加宽了塘坝,新建了灌溉和排洪渠道,清除了灌渠两岸的杂草杂树等障碍物。
“下一步,还要继续投入将水塘四周实施浆砌、护坡,塘坝植上草皮,保护坝体,严防水土流失,确保稳定水源。等这些硬件建设搞好后,从明年起,就可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既养鱼又养鳖,每年产值可由原先的2万多元增加到6万元以上,综合效益一定很明显。”李勇全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在与之相隔不到500米的皂术组门口塘,原本是由该组一位建筑老板承包,可此人一直在合肥做工程,没有时间回家搞兴修。但经过李勇全与之取得联系后,决定自己继续投资来干。
“替朋友做点实事,为百姓办点好事,花些钱,无所谓,反正受益的都是本地人。这两口水塘修好以后,遇到天旱就不用愁农田灌溉‘闹水荒\’的问题了,群众就再也不需从附近的弥陀河里用水泵抽水灌溉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水塘日常生活用水也更方便了。”李勇全谈起修塘的事儿,心胸坦荡,毫无讳言。
在兴修现场,一台挖掘机正在挥臂作业,将足有3米多深乌黑的塘泥进行逐一清理,一口修旧如新的水塘即将竣工。
【镜头3】在界岭村采访,记者在黄术组当家塘整治现场,遇到了正在挑土整治塘坝的村民、基干民兵郭珍华。
“本来我长年在乡下跟着一班人建房贴瓷砖,每天也有上百元的收入。可从去年11月初开始,组里兴修门口塘,群众开会商议硬是要我回来负责水塘的治理。二话没说,我就答应了。除了督促工程进度和质量外,我要认真记录每天上工的劳力人数、每天从邻近湖北檀林镇10里之外运来石头的车次和力资。到现在水塘基本完工时,动用了5辆杂交车拉了40多车石头,挖机工作了100多个小时,总投资要8万块钱。当初,组里群众筹资有限,为了急着付给挖机师傅购油之类的费用,我只好卖掉了家里正好可以出售的10多头仔猪,再加上我平时积攒的打工钱共1万多元的收入全部垫付工程款,以免误了工期。”郭珍华发自内心地告诉记者。
“自从修塘一个多月来,他天天坚持在工地,责任心非常强,全程参与施工,从不叫苦叫累,也从后悔耽误了贴砖务工的经济收入,就是一心扑在修好当家塘上。”68岁的祝中云老人如是说。
“这口塘只是1954年清淤过一次。这次清理污泥足有2米多深,算是最彻底的。今后,100多人的生活用水和下游100多亩的农田灌溉就有了保障啦!”
站在新修宽阔的塘坝上,只见四周全部用石块进行砌墙护坡,塘坝一段新建了放水涵闸,调解水位,水塘内坝在全镇当家塘整治中率先铺上了造型好看的六角石,坝体内侧建起了供老百姓洗衣洗菜等生活用水行走方便的水泥台阶踏步。村民们纷纷感慨:真是旧塘换新颜!
不仅如此,象这些身先士卒解囊修水利的先进典型在全县各地不胜枚举。据统计,全县去冬民间投资水利建设的资金超过600万元,极大地推进了各地水利设施建设的步伐。汤泉乡黄下村今冬将水利工程建设视为一切工作的抓手,累计投资40多万元,一共修了7座拦水堰和一条河堤,除了一处工程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之外,其余资金全部由村组自行解决。
“看着村里这么大的水利工程量,想着需要这么多的工程资金,曾经当过建筑老板、今年被群众选进村里的村委会主任、年轻的基干民兵主力赵明星跟家里妻子商量后,毅然拿出自家不多的存款8万元,垫付工程开支,极大地缓解了村委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一致赞誉。”村总支书记赵丙生向记者道出了个中秘密。(待续)
新闻推荐
5月12日,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将建校首批捐款10万元送到汤泉乡仕畈村,这标志该公司在安庆市投资兴建的首所林洋希望小学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该公司所属子公司安徽永安电子科技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