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这两句古诗描写出了四川古城阆中的水墨丹青般的美丽。
阆中古城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从古到今,阆中县制未动,是全国少有的至今保持原名的县城。阆中历来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中心,现在的阆中古城有近200多处名胜古迹,与云南丽江、江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号称中国四大古城。
我们信步徜徉在古城,但见街道两边全是清一色青瓦盖顶的木质结构平屋,一律以木板为壁,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古城的古街巷纵横交错,地面以石板铺就,古色古香。同行的几位男士一人买了一把题有古诗词的折扇,学着古时书生的模样边走边摇着,透着一份闲适与惬意。
古城阆中还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我们难抵醋的诱惑,便在一家店铺买了4瓶保宁醋,并从店家那里要了几个纸杯,出得店铺,我们在廊坊的台阶或坐或蹲,迫不及待地将醋打开,一人倒上一小纸杯,品尝起来,酸味柔和、醇香回甜。我们抿抿嘴,连呼味道好极了,惹得店家和几名路人善意地笑起来,我们也愉快地笑了。
几年前,我曾看到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撰文描写他眼中的阆中古城,我依稀记得先生写阆中的古街道非常干净,老街上没有机动车,大家安安静静在走路,两边纸灯笼照着,非常收敛的招牌,招牌上有不错的书法,感到既走在古代,又走在现在。此时的我,便是这种感觉。行走在交错密织的老街,看到的是古城人们悠闲自在,悠然恬淡的生活,看不到名利的色彩和喧闹的声色,紧绷的神经得到彻底放松,让人有种想永远就这样走下去的冲动。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到达中天楼。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在古城中心岿然挺立。中天楼建造在阆中古城纵横两个中轴线上,故名“中天楼”,楼下四面中空通行,古城的街道以中天楼为中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辐射,因此被称为“风水第一楼”。中天楼与阆中古城风貌协调统一,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中天楼始建于唐代,屡毁屡建。有史可考的是清代重修建筑,但民国时期由于妨碍卡车通行而被拆除。现在的中天楼是2006年投资三百多万元重建,其宏伟壮丽,气势夺人。扶梯而上,登上楼顶,视野一片开阔,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大多数游客在登上中天楼饱览阆中古城的美景后,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她是观赏古城美景的最佳去处。
在中天楼稍作停留后,我们继续沿着古街道前行,蓦一抬头,一道斑驳的木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土黄色的牌匾,上面书写着“贡院”两字,左右两边各自悬挂着一个同样印着“贡院”两字的灯笼,和先前我们所见到的大红灯笼所不同的是,这两个灯笼呈四方型,四个边均是木头制成。贡院又称川北道贡院,是现在全国保存得比较完好的科举考试场所。清初,阆中曾作为四川省会达十年之久。在此举行过乡试4科。现在还存有一、二进两厢为考试平房。里面既有科举的介绍,又有古城民居的木雕,出土的文物。
走出贡院,天色已晚,我们又看了几处古迹,便找晚上歇脚处。我们落脚的地方是有名的胡家院。胡家院建于清康熙年间,已有300多年历史,胡氏后人一直居住于此。胡家院是大四合院格局,古朴典雅,不论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家具,还是寓意吉祥的窗花、摆件,无不体现出明清时期的庭院风貌和胡氏家族的家居文化,成为古城的精品院落。胡氏家族世代行医,悬壶济世,现仍完整保留家庭医馆的风貌。
吃罢晚餐,我又独自出门,决定再好好欣赏一下古城的夜色。入夜的古城与白天相比,更平添了一份宁静,这份宁静直触心底。家家户户的红灯笼将古城装扮得十分柔美,让人心醉,让人觉得连大声些说话也似乎会惊扰到整条街。我走了好几条街,竟然未见到平素随处可见的霓虹闪烁和可听到的喧嚣声,只有几家店铺门开着,但没有吆喝声,你进去也罢,不进去也罢,买也罢,看也罢,全随了你的心思。我心下笑着,竟莫名地生出几分感动,真想时光就此停留。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涂铭任峰)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被快递员私拆后掉包变成砖头,北京市通州区法院15日对北京宅急送通州营业厅员工掉包快件案作出一审判决,孙利民等3人因犯职务侵占罪被判2年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