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尚平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当年,牺牲时年仅22岁的雷锋,名字响彻大江南北,雷锋伴随着几代人成长,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也温暖着无数的人。
“学习雷锋好榜样……”上世纪60年代闪闪发光的——奉献、“钉子”“螺丝钉”、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虽历经岁月沧桑,却愈发新鲜明亮,已成为当今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是一个志愿者执著一生永恒的信念。
雷锋让人感动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身边的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小事, 体现出他身上无私的品质,诠释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已风风雨雨经历了四十多个年头,尽管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但是雷锋精神却传承了下来,并且以“志愿者”的形式延续着雷锋未尽的事业。在雷锋精神指引下,以“奉献他人,提升自我”为宗旨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起来。看吧!在无偿献血和捐献骨髓志愿者的爱心里,在许许多多社会服务志愿者的热情中,我们分明都能看到雷锋的身影在跃动。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传播、弘扬和学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化的只是载体,不变的是传承。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使志愿运动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相关数据显示,近20余万志愿者直接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另外还有近400万的志愿者在各地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抗震救灾的一年中,一首“志愿者之歌”在地震灾区广为流传,志愿者与灾区血肉相连,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期间,十万名赛会志愿者直接为赛会提供服务,在城市重点区域设立的200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有40万人以上的城市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同时还有百万人以上的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再一次展现出志愿者的成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志愿活动,得到的是快乐,收获的是对生活更深的感悟。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志愿者坚定、专注、无私的服务行动,并以平淡、豁达、充满善意的公益心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每年3月5日既是“学雷锋活动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雷锋是上世纪60年代的志愿者,而志愿者可谓21世纪的“雷锋”。如今,千万个“雷锋”聚集在一起,为着同一个志愿,人人献出一点爱,把社会变得更为美好。
社会需要更多的雷锋,时代呼唤志愿者精神,千万个“雷锋”竖起志愿者大旗。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任勇于文静)“建设老百姓满意的宜居城市不能是一句空话,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开始,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全国人大代表、辽宁本溪市委书记冮瑞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冮瑞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