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朱先亮:用双手擦亮市民生活

来源:太湖周刊 2012-03-09 18:47   https://www.yybnet.net/

一块挂在风口处的遮风布、一台架在三轮自行车上的补鞋机、一套修鞋的家伙、一台电子配匙机、几把小板凳和满地的各种鞋,全部摆放在墙脚处不足两平米的摊位上。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站前居委会前的一个补鞋摊,感受朱先亮师傅平淡而快乐的补鞋生活。 

见到朱师傅时,他正在给一个书包换拉链头。51岁的他,中等身材,因为经常在阳光底下工作,皮肤黝黑,额上还布满了几道深深的皱纹,加上那双布满老茧、缠着胶布的双手,看起来饱经风霜。三两下的功夫,朱师傅就将拉链头换好了,再拉上几个来回,见没问题便交给了顾客。“这行当我干了26年,这算是最轻便容易的活儿了。”朱师傅边说边拿起一双需要上线的女式皮鞋。 

朱先亮的老家在天华镇西冲村,从25岁起,他就开始学习补鞋。“那时因为田地不多,所有农活老婆一个人就忙得过来,家里条件又不好,自己必须找点活干。”从那以后,他就走村串户,上门为人家补鞋。1992年,朱先亮将补鞋摊摆到了上海,直到2007年才回来。“儿子舍不得我多年在外风吹日晒的,另外在县城买的房子正在装潢,需要人张罗。”老朱说,“从上海回来后,我就在这继续摆起了补鞋摊,这一摆,又是五个年头了。” 

看着他穿针引线,那翻飞的动作,麻利而老道。朱先亮告诉记者,补鞋看似简单,但技术要掌握到家,不花一年半载的时间勤学苦练是不行的,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毛病,讲究不同的修补方法,那样补出来的鞋才会既好看又结实。“修鞋、磨刀、配钥匙、修拉链什么的,我这里都搞,人家不会的都拿到我这里来搞。”老朱自豪地说,“搞就要搞好,都是小区人,天天见面,质量是第一位的!” 

“现在的鞋子不便宜,买双皮鞋动不动就要几百块钱,皮鞋磨损或开胶丢了可惜。”住在天龙景园的朱女士一边从老朱手中接过上好线的皮鞋一边说道,“有朱师傅在这就是方便,我每次都是去买菜时将要修补的东西放在这,回来时又顺便带回家。”“是啊,平时有什么需要修补的,我都是往朱师傅这儿送,又会补,还不算贵。”坐在一旁等待补鞋的天龙新村居民杨和梅阿姨也说道。由于这一带的小区较多,每天修这补那的市民自然不少,再加上老朱性情随和,有事没事的总愿聚在补鞋摊旁,谈天说地。“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讲信誉。”老朱说,“价钱公道,老少不欺,回头客就多,生意才做得长久。” 

“你这一补就是20多年,有没想过改行?”记者好奇地问。“总得有人补鞋,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其实社会也需要像我们这样的人。”朱师傅张开五指,用嘴努了努结满老茧的双手,“靠流汗劳动,既方便了别人,自己也能挣些钱。而且自由自在,生活虽然平淡但很快乐,我喜欢过这种充实的日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先亮始终坐在那只小凳子上,低着头耐心地替市民们修补破旧的鞋子。也许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很模糊,以致很多人回忆不起他的容颜,但一定能记得他那双脏脏的粗糙的长满了老茧的双手,正是这样一双手,擦亮了他们的城市生活。 (本报记者  陈开明)

新闻推荐

三轮车司机的“草莓梦”

“喂,吕老板,你家的草莓采摘了吗?请赶快送些到我们这里来。”眼下正值草莓成熟季节,象这样的电话,近期新仓镇花园村海湾村民组草莓种植户吕张平经常接到。其实,在几年前,吕张平还是一个不错的三轮...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朱先亮:用双手擦亮市民生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