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联系说要什么车,确定好车型再盗窃。”2007年到2010年,孙文武、孙文权兄弟二人在本市盗窃小轿车34辆,其中27辆车是“定制盗窃,专供专销”。在破坏车架编号等信息后,车辆被送到等候多时的“订车人”手中。日前,一中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特大盗窃机动车的案件。孙氏兄弟因涉嫌盗窃罪,郭红刚因涉嫌盗窃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孙文武的妻子和另一购车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五个人一同坐在了一中院的被告席上。
赃车大部销往山西
孙文武和孙文权是堂兄弟,曾从事二手汽车销售工作。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
2007年12月到2010年12月三年时间里,兄弟二人在丰台、朝阳、海淀和昌平等地,采取解码器开锁、撬锁、钩车门等手段,盗窃机动车34辆。据统计,被盗车涉案总金额为320万余元。
盗窃得手后的车辆,大部分通过一个叫郭红刚的山西农民销往山西。值得一提的是,孙氏兄弟二人,并不是盲目盗窃,而是郭红刚提前告知需要什么车型,兄弟二人有目标地行窃。
盗车以经济型为主
记者采访中发现,尽管孙氏兄弟盗窃的34辆车中,既有奥拓、五菱之光,也有奥迪,但总体上还是以捷达、宝来这种经济型轿车为主。34辆被盗车中,有10辆捷达12辆宝来。颜色则以银灰、白色、灰色等经典色系为主。被盗车辆大多停放在无人看守的路边,盗窃全部发生在夜间。
据孙氏兄弟供述,对于中高档轿车,二人采用解码器解码的方式盗取,对于锁具较为简单的,则直接采用原始的撬锁和用铁丝钩车门的方式。
车辆信息篡改容易
承办本案的北京市一分检的徐焕检察官表示,这次案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固定的销售渠道,郭红刚将所需车型提供给孙氏兄弟,孙氏兄弟则按需偷车,扫清了后顾之忧。
广大车主应当在停车和技术防范方面多加小心,购买二手车要到正规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徐检察官同时表示,车辆的发动机号、车架号等信息可以作为追踪汽车质量的依据,但作为车辆的识别依据显得比较原始,很容易被篡改。“如果每辆车都配个电子码,相信控制和查找起来会方便得多。”
据《北京晨报》
新闻推荐
新一轮的荧屏选秀“大战”又将展开。已有五家地方卫视先后宣布,将推出各自的选秀节目。“寻找中国最好听的声音”、“盲眼”选拔、评委为选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