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将至,许多打算出游的网友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拿多少钱才够花。因为,今年清明节期间的景区高门票,让他们记忆深刻,担心“五一”出游遇上与清明期间同样的问题。于是,纷纷把清明期间出游的感受晒出来,让网友从中借鉴经验。
清明期间,江西省发改委3月31日公布,实行一票制的井冈山景区门票由130元/人次调整为160元/人次,同时实行淡旺季票价浮动:旺季上浮最高价为190元,淡季下浮不限。曾一度免费的山东台儿庄古城4月1日正式涨价,门票由每张100元涨至160元,一次性涨价幅度达60%。
统计发现,尽管有杭州西湖等不设围墙、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的景区,但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全票)中,仍有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其中,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级景区达35.38%,包括武当山、九寨沟、黄山等14个景区门票价格高于200元,所占比例超过一成。
网友:满目景点齐涨价,玩不起 真扫兴
一叶飘萍:清明出去玩,发现很多景点门票又涨了!涨得令人猝不及防!真是扫兴!
响当当的铜豌豆:“满目河山空念远,只因门票在眼前。”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秀美,只是一票相隔,许多近在眼前的美景就变得让人无法亲近。
程思明:不少景区的涨价理由标为“提升服务”。但明眼人都能看到,景区涨价恐怕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的旅游旺季。而且整个5A级景区都不约而同地抬高票价,很明显是“趁节打劫”的垄断行为。
小舟从此逝:地方景区门票价格争先恐后地破百,远远超过了故宫、长城的票价。大多数游客并不知道这些景区为什么要涨价,为什么要涨这么多,只能被动接受涨价的后果。真不理解,难道这些景区的价值比作为中国景点之首的故宫长城还要高么?
珠江正言:自然风光的景区,属天赋遗产,投资并不大也收过百的门票,很不合理,令人难以接受。
地方不能抱着公共资源当自己的“摇钱树”
德语:动辄过百的景点门票,欲把穷人拒于门外,出游也成奢侈品,难道景区也要茅台化?
天蓝天:虽然百元门票确实高,可是如果景区为游客提供齐全、贴心的服务,那也还让人觉得价有所值。关键是门票涨上去了,服务却没有跟上。不少打着提高服务旗号涨价的景点照样脏乱差,而且景区内宰客行为依旧被纵容,实在过分。
黑:景区虽说着落在某地,但并不属于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独有,地是国家的,山水等自然物是自然界赐予的,其中不少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属于所有的中华儿女。而如今被拦起来随意涨价,成了地方财政的“摇钱树”,这是不合理的!
凤凰飞:景区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应该让所有的游客都有低成本享受的权利,随意涨价违背了公益本质,侵害了游客权益。
季度奖:固然,景区需要投入资金去利用开发,是有成本的,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景区随意涨价的理由。此前,各地景点门票畸高的问题已经令公众不满,所受争议不断。现在还不知节制,没完没了地涨,这实在说不过去。
“算计”景点的财政路走不远
当饭盒ui:“门票经济”,折射一些地方管理部门的“懒政”和“山大王”思维。相关部门应该管管了,不能纵容景区票价上涨无度。
废话的说:地方想增加财政收入无可厚非,只是不能靠“算计”景点来实现。况且“门票经济”说白了就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不改变目前旅游景区单一的赢利模式,从整体服务上下功夫,完善相关的餐饮、旅游纪念品产业,只靠门票收入来盈利是走不通的。这条惹游客扫兴,于地方无益的老路子应该改改了。
退休老头:各地景区迫不及待地大幅涨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绩驱动的结果,凸显了某些地方急功近利发展心态。这种心态如果不冷静一下,是有害无益的。要知道,不购买门票的景区才是活跃的景区,才更有希望提升当地经济。
芙蓉花:景区涨价,有多少是严格按照规定上报批准?在新一轮景区票价上涨之际,有关部门也应该来一场清查,看看其中有多少属于违规上涨,对于违规涨价者,一定要严厉查处。
吴必虎:从思想和经营思路上看,“唯门票经济”是此轮涨价的原因,涨价背后,反映出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应该走一条“大旅游经济”之路,而不能杀鸡取卵,片面依赖门票经济。
香音香香: 杭州的西湖景区实行免费开放,把没有围墙的西湖还给了游客。尽管“亏”了几千万元的门票收入,但游客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上亿元的综合收益。这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江国成)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20日介绍,上周,全国生猪出场平均价跌破盈亏平衡点,部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