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万事趁早”不仅是浮躁 □陈一舟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2-05-10 09:00   https://www.yybnet.net/

出名趁早、赚钱趁早、结婚趁早、买房趁早、升职趁早……眼下,越来越多的人生怕落在别人后面。调查显示,青年产生“万事趁早”心理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存在浮躁焦虑之风”(75.9%)。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谷迎春表示,产生“万事趁早”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全民大浮躁”。(《中国青年报》5月8日)

解读“万事趁早”的时代命题,我们所能看到的表象是传统人文精神的退缩、功利价值观的渗透辐射,但“内涵”却不是那么简单——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生命焦虑感,让人精疲力竭,已经无力再去维持对人文精神的信仰;生存成本的不断提升,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又让人难以对生存环境产生归属感。

为什么“出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因为收入直接代表着生存状态。不说别的,单单一套动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乃至更昂贵的房子,就足以透支一个人从青年到老年的全部收入。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要在城市中立足,要想结婚生子,就不得不成为房奴,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块,全部偿还了银行贷款。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状态,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就必须继续拼命地赚钱——“落在人后”就意味着收入降低、意味着前景黯淡、意味着生存质量一落千丈,岂敢不“奋勇争先”?如果没有拼爹的“背景”,就只能靠透支未来的“背影”来加以弥补。

专家们总是劝年轻人要有购房理性,但现实却证明,房价水涨船高,开发商总是比专家更靠谱。最近房价虽略有下调,但从整体而言,国内房价仍然处在一个高位上,或许等待十年,也无法回归到一个与年轻人收入相匹配的程度,该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而在现行制度语境中,没有住房就等于是没有立锥之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趁早”?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万事趁早”的时代寓言隐喻着不牢靠的归属感和生命存在感,倘若生存焦虑得到有效的舒缓,大概也只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据5月9日《长江日报》)

新闻推荐

开辟中日韩合作更加广阔前景 □新华社记者 刘东凯

中日韩领导人13日在北京宣布,将于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三国合作向前迈出实质性步伐,东亚区域合作掀开崭新一页,实为造福亚太惠及全球的好事、大事。合作水平提升是三国相向而行的切实成果...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万事趁早”不仅是浮躁 □陈一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