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葛永坤
一排排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大道穿山越江,一个个大项目落户绵阳,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
争先进不停步,创优秀无止境。从农村到城市,从乡村到社区,从田间到车间,一幕幕激荡人心的“创先”画面映入眼帘,一个个催人奋进的“争优”典型进入视野。
干部沉下去,民意升上来。绵州大地,一股股执政为民的“创争”热潮在涌动,一缕缕感恩奋进的和谐清风在吹拂。
抢险救灾当尖兵、科学重建当先锋、攻坚克难当模范,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灾区彰显党的力量的生动实践
2009年9月,北川萧瑟秋风已起。然而,曲山、擂鼓、陈家坝、禹里、漩坪5个偏远的极重灾乡镇、84个重灾村的19228户因灾失地农民还没有回乡。
有房才有家,有家最温馨。因灾失地农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建新房,在新房里开始新的生活?安居这一“头等大事”牵动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心。
2009年9月12日,以市委书记吴靖平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市委、市政府决定由69个市级部门对口帮扶因灾失地农民安置。
10天之后,69个市级部门派出的159名驻村干部全部到位,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政策宣传、调查研究、走访慰问群众及村社干部等工作。一个月之后,22451名因灾失地农民全部返乡,开始紧张建设新家园。
此后的日子里,33位市级领导“挂点”,69个市级部门“包村”,上千名干部驻村“帮户”。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如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漂亮羌寨,已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重灾村的山边路旁……
在因灾失地农民安置中“创先争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近几年,绵阳市连续发生了“7·23”、“8·13”、“8·19”等多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396个乡镇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然而,多次沦为“孤岛”的山村,却没有一人因灾死亡。
如此大规模的转移避险是怎样实现的?市委书记吴靖平自豪地说:“我们不仅有一套科学的防灾体系,还有‘创先争优\’活动历练出来的3000多支党员应急抢险队、服务队、突击队!”
科学避灾的关键在早重视。各地组织乡镇、村社党员干部建立党员服务队700多支,定期进村入户,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居住地周围地质情况,对发现的灾害隐患点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
科学避灾的根本在早布防。各地上千支党员服务队还结合汛情变化、气象预报,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经常性排查、复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点、不漏一处。
把抢险救灾现场作为创先争优的主阵地,把灾后重建一线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把破解难题、攻坚克难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渠道,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灾区彰显党的力量的生动实践。
在做强做大产业中建功立业、在做牢做优基础中比拼作风,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灾区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
游仙区东林乡团树村始终把产业发展放在工作首位,通过建立产业党支部,把优质梨、樱桃、猕猴桃、枇杷、林下草鸡等特色党小组和信息服务、技术指导、营销党小组的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总投资350亿元以上的“三新城”建设正酣,长富智能手机项目加紧推进,攀长钢改造提升项目,世界500强富士康、艾默生和中国重汽、辽宁华晨等一批大企业落户绵阳。
各级领导干部争当项目书记、项目县长、项目局长,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岗位能手、技能标兵、创新楷模,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上创先进、争优秀,在做强做大产业中建功立业。
争当先进有舞台,争创优秀有路径。广大党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道路、排水管道、缓堵工程、健康绿道建设,“干给职工看、带着职工干”,在加快建设显山露水、绿色低碳的现代山水生态科技城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广大基层组织广泛开展党员示范楼院、党员志愿服务、党员义工等活动,在“铁、公、机”三位一体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深入开展“交通大会战、争作新贡献”活动……
把劲头聚焦在“干”字上,在做强做大产业中建功立业、在做大做美城市中大显身手、在做牢做优基础中比拼作风,广大党员奔走于大街小巷,穿梭在机关厂企,奉献在需要的每一个角落……
争优聚力,活力迸发。一“创”一“争”,创先争优符合实际需要、取得实际效果。
改善民生惠及群众、转变作风贴近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创先进、争优秀,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灾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平台
五一小长假,仙海区沉抗社区的留守学生陈雪娇并不孤单,一直有她的“代理爸爸”——区动物检疫中心主任舒天宝陪着。如今,仙海区已有22名干部做起了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
事实上,仙海区留守学生“代理爸妈”制度,只是绵阳市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缩影。
游仙区石马镇甘泉社区践行“让失地农民不失业”,解决500名失地农民再就业创业目标圆满实现。
市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大提速”68%,打造市县电子政务大厅、并联审批“绿色通道”等优质服务举措全部完成。
眼往下看,脚朝下走,民心上升。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1.1万个基层党组织、28.5万名党员以做好事、办实事为主要内容,分别向社会公开承诺6.1万项、66.8万项,兑现率均达95%以上,4.6万名党员干部联系2553个村、257个社区,联系服务群众10.7万户、31.5万人,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
干部沉下去,民意升上来。创先争优活动中,绵阳市始终把推动民生改善作为工作重点,真正做到为民动情、为民献策、为民谋利,建立党员“示范岗”10472个、“示范窗口”2534个、企业“示范班组”859个;组建党员服务队2286支,评选党员服务标兵4241人;开展技能比武1143场,33452人参与;领导点评1505场,群众评议2101场,评议党员31631人,收集意见、建议10545条;为群众解难题4652个、代办事项74634件;形成为民服务长效性制度机制654项。
把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考量、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根本标准,全市共产党员奉献在群众需要的每一个岗位,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灾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平台。“创”有标准,“争”有目标,“干”有载体。干部作风大转变,群众实惠大丰收,执政能力大提升,经济发展大进位,创先争优为绵阳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点评
围绕中心争一流
争先进不停步,创优秀无止境。在抢险救灾中当尖兵、科学重建中当先锋、攻坚克难中当模范,在做强做大产业中建功立业、在做大做美城市中大显身手、在做牢做优基础中比拼作风……在绵阳市,“创争”活动一直紧扣“社会关切”,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中心争一流。
干部沉下去,民意升上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正是有了这样的“创争”行动,创先争优活动在绵阳市开展以来,干部作风大转变,群众实惠大丰收,执政能力大提升,经济发展大进位! (方发勇)
新闻推荐
深刻认识使命 继续团结奋斗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李灿李斌)胡锦涛同志9日上午在参加十八大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