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村娃,对农村的青山绿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能够在家乡有所发展,我感到很骄傲。”日前,刘畈乡马畈村村民詹绪旺深有感触地说。
起初,詹绪旺也和村里其他青年一样,为了走出深山而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初中毕业后就到了浙江,后来又到上海揽下了水电工、油漆工等活。
虽然打工有一定的收获,他的工作也逐渐稳定下来,家里的经济条件明显好转了,但詹绪旺的内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农村情结。打工之余,他经常思考:如果能利用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种养殖业,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前景一定可观。思考的同时,詹绪旺也十分留意家乡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的方向。他发现生猪已成为县里的主导产业,家乡不吃饲料的黑猪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但家门口这样的黑猪饲养量并不大。
2006年,詹绪旺毅然放弃外面优厚的工作条件,回乡当起了一名“猪倌”。当年,他投资7000多元钱,不仅养了母猪,还承包了2亩多板栗片。随后又开始饲养黑猪。为了掌握生猪养殖的技术,他购买了大量资料,还经常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为了保持生态黑猪的品质,他专门种植了牧草等作为喂养饲料;为了打通其销售渠道,他主动到周边乡镇及邻县联系业务,送货上门。正是因为他的决心和不断的努力,他饲养的黑猪渐渐被更多的商家熟知,他的饲养规模也逐渐扩大。去年,他饲养的生猪年出栏由一开始的100头增加到600余头,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他又新建了14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引入了山泉水,配套建设了沼气池,扩大了牧草种植面积,年出栏将达到1000头左右。
詹绪旺说:“既然市场对我饲养的土黑猪十分青睐,我就要努力做大做强,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时,让家乡更多的人走上这条致富路。”
为了带动村里人走生态创业路,他成立了石井河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生猪饲养和经济林造林,为村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0多户。他也承包荒山栽插了530多亩油茶。
“只要肯苦干,农村天地大有作为。”詹绪旺十分笃定地说。
(本报记者叶玲玲 通讯员 姚万钧)
新闻推荐
8月2-3日,县委书记应杰苗专程赴上海调研指导流动党组织党建工作,县领导聂万健、赵福南、桂锐、殷书林陪同调研。 应杰苗一行深入我县牛镇镇驻上海流动党支部,听取了支部书记、党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