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连年灾荒,大批的老百姓不得不挑起担子,向西逃荒,十岁的郝玉兰跟着父亲郝仁义也融入这逃荒大军,来到了古城西安。为了谋生,十六岁的玉兰以五十块聘礼为代价,被父母嫁给了大她十八岁的白老四,过门就成了两个孩子的晚娘,之后她自己又陆续生育了五个孩子。
小东门是这些逃荒百姓的聚居之地。在这群人中,有善良孤苦的梁老汉和他的孙子梁长安、歪打误撞成了富农的张俊家、本分老实的“此地人”老郑家、还有朴实真诚的基层女干部文清。这些善良而贫穷的人相濡以沫,在社会的底层艰难、顽强、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存着,奋斗着……
玉兰以中原人特有的豪爽、大气、吃苦耐劳操持着这个家,和乡邻们共同奋斗。无论生活多么艰苦,玉兰从未放弃希望,总是做着美好的梦:她希望从小对她最好的二奶奶过上好日子;希望为父亲开一家饭店,让原为豫菜大师傅的父亲英雄有用武之地;希望孩子们个个长大,生活幸福。
玉兰的其他孩子们也都渐渐长大,步入了社会。长安成了私营业主,为竞争伤害了工人,受到了工人的报复。玉兰苦口婆心劝他,在他受报复后玉兰力主原谅伤害他的工人,到法庭上为伤害长安的工人求情,终于使长安和工人和解;长安的妻子莲花接受不了丈夫的变化,要和长安分手,玉兰告诉莲花,好夫妻要患难与共,教育她要承担起一个好妻子的责任;玉兰的二女儿槐花一心想走个人奋斗的道路,因此伤害了爱着她的青年郑光,玉兰把郑光当成自己的亲儿子,而当槐花创业失败,伤痕累累地回到母亲身边时,玉兰又说服郑光和槐花成为一生的朋友并找到了各自的幸福;玉兰的小女儿牡丹在人生的道路上一错再错,当她感到自己再也没有力气奋斗的时候,玉兰给了她莫大的关爱和支撑,鼓励牡丹再次启程,这一次牡丹终于找到了幸福……
在玉兰七十大寿那天,儿女们聚集一堂来为她祝寿,只比她小两岁、一直拒绝承认这个继母的白大林也带着儿孙从外地赶回来,一头华发的他当着众人的面跪在玉兰面前,叫了她一声妈。
看过电视剧后心中有千言万语。这真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剧。每个人物都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好日子就会来”,二奶奶的一句话让玉兰铭记在心,用一辈子的时间在实践这个生活哲理。白老四从打老婆到爱老婆到与玉兰盘如同两棵树一样盘成一条根的变化,还有玉兰的爹娘,子女,以及邻居,同事等等每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下深的印象……
最大的亮点剧中的男主人公倪大红。新《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三枪》里的王麻子,倪大红演的都是老谋深算的角色。此次能演上白老四,倪大红笑称自己是洗心革面。白老四花50块大洋把郝玉兰买回来,洞房花烛之夜打打闹闹,死也不从。白老四的两个儿子也不认郝玉兰这个晚娘。最后,郝玉兰对白老四说:我陪你睡,以后可不许再提那50块大洋的事。她们从打打闹闹,到后来的相濡以沫,令人感叹。特别是当那举家团圆之际,那锅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没烧好,白老四到屋里歇一下,等红烧肉烧好后,再去叫他的时候,他却永远地闭上眼睛……白老四辛苦了一辈子,就这样地去了,我的眼泪不禁脱眶而出……
饰演白玉兰的是陈小艺,演的十分到位。她给我们演绎了一个善良、能干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故事虽然有些沉重,但最后儿女们个个长成,生活蒸蒸日上,这是最令我们宽慰的事情。感谢《长安落叶》剧组,给我们奉献出一部好剧。 (冰 冰)
新闻推荐
主料:鲜肉,青椒辅料:湖南剁辣椒,大蒜,姜,食盐,鸡精,酱油,料酒,醋,根据个人喜好,备浏阳豆豉。制作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