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智
父亲节马上就要到了,童年生活情景一幕幕闪现在我的眼前。父爱如山,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是家里的一家之主,因此,父爱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刻骨铭心。
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也儿女成年,并且有了可爱的孙子和外孙。常言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这话千真万确。想起生我养我的父母,我强烈地感到父母的伟大。
我读书的时候,正赶上20世纪60年代,那时农村才真叫苦。不说其他的,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更谈不上家里有余钱剩米。因此,读书交不起学费,有时挨冻受饿是常见的事。我有三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此家里条件特别困难,三个哥哥都没读过书。我刚读小学的时候,在就近学校读书花不了多少钱,家里还能勉强维持。到读中学后,交的学费、书费多了一点,家里就越来越交不起这笔费用。在关键时刻,父亲没有让我辍学回家,还是坚持送我读书。
记得上中学的那一年,为了凑足我每学期的学费,父亲不得不经常独自一人上山挖药材,到附近煤矿下井挣钱。有一次,父亲在山上挖药材,不慎从山崖上跌下来,摔得满身是伤。他没休息几天,又拖着单薄的身体,扛着镐头艰难地朝山上迈去,寻找能卖钱的野生天麻、当归等。还有一次,父亲病了,舅舅来看望他,拿给他20元钱,让他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可父亲看到我读书缺钱,就把钱拿去给我交了学费。还记得上初二时,临近开学的时候,学费还差10元钱,把父亲急得差点哭起来。我看到父亲为难的样子,说:“爸爸,我不读了吧!”父亲没有吱声,站起来默默地往外走去,两天后才回来,手里拿着从外面借来的10元钱放在我手里,说:“先智,把钱拿去报名读书。”我接过沾满父亲汗水的钱,当时差点哭了出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没穿过一件好衣服,没穿过一双好鞋,没吃上一餐像样的饭菜,衣服总是巴上重巴、补上重补。每次做饭,米里面总要放些菜一起煮,这样就可以省下一点米。但是,他对儿女的冷暖总是时刻挂在心上,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女。
家乡很冷,我在学校读书时脚上冻起了冻疮,父亲看到后心痛得哭了。他抚摸着我的脚说:“儿子,爸爸现在太穷,买不起鞋,等有钱的时候给你买双新鞋,就不会长冻疮了。”我读高中时,有一天正逢赶集,父亲穿着单薄的衣服来为我送吃的。我正在上课,他就站在教室外面等了好一阵子。等我下课后,爸爸急步走到我面前说:“早上没吃饭,快把这两个泡粑吃了。”这些往事现在看起来比较平淡,但里面饱含着父母对儿女的一颗赤诚的心和一份真挚的爱。
由于过分劳累,父亲在“文革”期间就已逝去。去年我回湖北利川老家,在父亲的坟前久久站着,不想离去,当时真想能再看一眼父亲,再问一声父亲,您现在好吗?
琐碎的往事,点滴的回忆,让我的心时时在回忆的碰撞中触及父爱的内涵。是父爱伴随着我长大,父爱是一本久读不厌、内涵丰富的生命之书。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记者朱立毅)“质检部门在查处企业时,要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17日表示。支树平当天在参加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