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
6月11日上午9时左右,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在某大型宣传活动现场,几十名小学生顶着烈日站场。照片一经上网,立刻招来一片质疑。看着撑着遮阳伞的大人和烈日下暴晒的孩子,记者弱弱地问一声:能不能不再折腾孩子?!
此次活动与“节能”有关,内容还是不错的,的确需要培养孩子们的节能意识,但不一定非要通过这样“在烈日下站场”的形式。
为什么要动用小学生?是给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吗?那应该有更多孩子参与而且孩子们是主角呀!是要让他们发表节能感言吗?他们可以在学校交流啊!从他们的神态表情看,这些孩子中没有一个显得兴奋,几乎全是困顿、无奈。
这样的形式并不少见。4月24日,在河南卫辉举行的比干诞辰3104周年纪念活动上,数百名中学生停课参加了该活动,冒雨在活动现场从早晨7时许站到上午10时许,同样引起家长不满。一些学生家长认为,不该牺牲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为这样的活动“撑门面”。
的确需要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利用课余上街捡垃圾、到养老院或幼儿园做义工,或利用寒暑假进行义务劳动等,但都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而且,孩子们是社会活动的主角,不是“撑门面”的配角。
显然,孩子们都很听话,只要老师一吩咐,肯定不折不扣地执行指令。任何活动,只要多了清脆的童声和绿叶般的身影,也会显得很有生机。可活动的举办者知道孩子们的感受吗?知道旁观者的感受吗?
早些年就有类似的“传统”———很多活动会有少年乐队、有少年迎宾队或者就是少年方阵。经过多次曝光后,社会很反感,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动辄请孩子们出场的活动明显少了。现在突然又看到这样的场景,记者已经有点不适应。
别说记者少见多怪、大惊小怪,毕竟大人的事还得大人来完成,很多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首先该教育的应该是大人,然后通过大人身体力行去带动孩子们,而不是动辄折腾孩子来“撑门面”。
新闻推荐
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梧州要加快与珠三角地区对接,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