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如果提前收到一条政府部门发来的温馨提示“今晚有暴雨,请最好不要出门”,是不是一些暴雨中的悲剧能够避免?北京市气象局负责人表示,手机预警信息发送尚有技术障碍,但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纷纷回应表示“没有技术难度”。(7月23日《北京晨报》)
尽管公民精神、“北京精神”在这场暴雨中有很多闪光点,但从逻辑上来分析,先有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后有公民精神闪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公共服务的不足“逼”出了暴雨中的公民精神。因此,我们更应该多些反思和追问,譬如,城市公共服务究竟有哪些短板,谁该为这场暴雨带来的巨大损失担责?
气象部门的解释是,尚存技术障碍,即北京人口特别集中,气象部门发送短信的基站却十分有限,“如果接收到短信时灾害天气已经结束,预警也没有意义了。”这种理由难以立足。如果从21日上午9时就持续发布短信,技术障碍是否就可以克服?如果气象预警短信中提醒市民互相转发,或者与电信企业合作,技术障碍显然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最新消息是,北京移动和北京联通相关负责人均否认群发短信存在技术障碍,并称此前已配合市政府运用多次。可见,气象部门有说谎之嫌,有推卸责任之嫌。
真实原因恐怕是,气象部门应对极端天气的机制不够健全,财政对气象预警投入不足造成技术障碍,当然也不排除有限的短信发送能力服务于付费订购气象信息的用户。此前,在其他城市就出现过气象短信“嫌贫爱富”的现象。因此,就短信预警缺失这个问题,不仅气象部门需要深刻反思,有关方面不妨也进行调查,追究失职者的责任。
(据7月24日《扬子晚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记者卫敏丽)民政部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目标。据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俞建良介绍,目前,民政部已初步建立中央级婚姻登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