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共有430余名学生,47名教师,却有47名留守学生、孤儿和特困家庭学生。这就是大田中心校的现状。
这意味着,约每10名学生里面,就有一名是留守学生、孤儿或特困家庭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面对如此特殊的情况,大田中心校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通过“一对一”帮扶、留守学生儿童信息登记、联系社会力量等措施关爱留守学生,为孩子们的心灵增添一抹亮色,送上一点温暖。
活泼爱笑的邹胜玲
邹胜玲今年8岁,开学就要读二年级了。在大田中心校,许多教师和学生都特别喜爱这个眼睛大、个头高、爱笑爱学习的小姑娘。
邹胜玲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11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遇难,只剩下她和姐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得知这个情况后,学校的老师们更加疼爱邹胜玲了。学校的王开茂老师家住在大田镇银鹿村,和邹胜玲家一个村,于是,王开茂和邹胜玲结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王开茂经常在课外帮邹胜玲辅导作业,并走进她的家中,给她买文具、衣服,和她谈心,在生活上细心地照顾她。除了结对的王开茂老师,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很关心邹胜玲。由于家离学校远,邹胜玲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住校。宿管老师朱发燕和赵春梅总是特别心疼这个惹人爱的小姑娘,经常帮她梳头、穿衣服。每次看到这个小姑娘上完课回宿舍时,两位宿管老师都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希望能让这颗幼小的心灵感到温暖。
在大家的照顾下,邹胜玲越来越开朗活泼,小小的脸上总是挂满笑意。于此同时,她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在班上名列前茅,还当上了班长。
由于学校留守儿童多,帮扶任务重。大田中心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每位党员、教师至少帮扶一名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难,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变化。现在,全校47名教师和学校里的47名留守学生、孤儿、特困家庭孩子结成了“一对一”对子。平时,结对的老师经常走访学生家庭,联系学生家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准确把握留守学生的环境、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信息,不断调整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在我们学校,教师的角色绝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他们还扮演着学生的父母、长辈等角色。许多结对老师经常给自己帮扶的学生饭卡里充钱、带他们一起玩、陪他们过节日,像疼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着学生。”大田中心校德育主任吴秀芳老师告诉记者。
愁眉紧锁的陈鑫洋
与邹胜玲不同的是,同为一年级毕业生的陈鑫洋经常愁眉紧锁,学校老师同学几乎没见过他开心地笑过。
7月18日,记者见到他时,陈鑫洋正坐在外婆家门口的土堆上,手里拿着一本漫画书,呆呆地望着远方的山头。9岁的他皮肤黝黑,由于瘦弱,大大的脑袋安在小小的身子上,看着像一颗脆弱的豆芽菜。小小的孩子,眼睛里却满是愁绪,与年龄极不相符。
陈鑫洋由外婆一手带大。在他8个月大时,爸爸妈妈就远去广东打工了。从那以后到现在,他也只见过父母三次面,每两三年见一次,每一次在一起呆的时间也只有短短两三天。记者见到他的前一天,父母才刚刚又离开他,远去广东了。刚刚得到父母的呵护又马上失去,所以小鑫洋拿着妈妈这次回来买给他的漫画书,思念妈妈。
陈鑫洋的外婆说,小鑫洋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每晚都要念叨,每天都要拿着爸爸妈妈的照片看,甚至有时候想得哭。虽然从记事起没见过父母几次面,但小鑫洋清楚地记得爸爸妈妈的样子。每次他们要回来时,小鑫洋都会高兴地跑到村口迎接他们。
吴秀芳老师告诉记者,小鑫洋成绩在班上中等偏上,期末考试时数学还取得了90分的好成绩。但小鑫洋“太乖了”,从不捣乱,从不惹事,上课时认认真真听讲,下课后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玩。越是这样,老师们越是揪心。吴秀芳老师经常去外婆家里看望小鑫洋,陪他聊天,劝解他,告诉他父母是为了给他挣钱读书才外出打工的,并拉上其他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希望他能开心点。学校放暑假前,吴秀芳老师专门和小鑫洋的父母打电话联系,希望他们能在假期里回家看孩子或者把孩子接到打工地去共同生活。
“到现在,小鑫洋的情况也只是好了一点点,我们和他说话,他也会回答。但如果不主动找他说话,他就一个人沉默着。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我们会让学校里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希望这个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吴秀芳说。
据大田中心校副校长周瑛介绍,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加强了“留守学生”信息登记。在新学年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方式,记录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学生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放暑假前,我们给每个留守学生的家长都挨个打了电话,希望他们能回家陪孩子,或把孩子接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和他们一起过暑假,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能做到的家长寥寥无几。”副校长周瑛说,暑假里,老师们只能抽空去这些孩子家里照看下,让同村的其他同学经常去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作业。
“其实现在很多留守学生并不缺钱用,缺的是关爱。”周瑛说。一个事例让周瑛感慨了很久。以前她教过的一个学生,几乎每次写作文,题目都是《妈妈回来了》,正文里详细描写她和妈妈之间相见、一起玩耍的幸福情景。而实际上,这个学生的妈妈早在五六年前就去外地打工了,至今没有回来。周瑛知道这个学生家庭里的真实情况,所以看到这篇作文时,她觉得很心酸。虽然这个学生一连交上了7篇同样的作文,周瑛也没忍心责怪她。
“老师的爱远远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在孩子成长这最关键的几年里,希望家长们能多关爱孩子,陪他们共同度过这几年,让孩子们的心灵和身体都能健康成长。不然的话,错过这几年,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周瑛语重心长地说。
而对于那些失去父母双亲的孩子,周瑛则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爱他们。以前,大田中心校多方联系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与社会团体来学校开展留守学生、孤儿帮扶、关爱活动。每当这时,周瑛就发现孩子们分外高兴,因为有许多人来关心他们、陪他们玩,让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们希望全社会的爱心人士都能关注、关爱这些孩子,给他们多一点温暖,让每一颗幼小的心灵都能得到更多的呵护,让他们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行走,有全社会在扶持、关爱他们。” 周瑛说。
。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7月25日16时48分,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奥运村冉冉升起。中国代表团在刘鹏团长的带领下,包括易建联、王治郅等运动员参加了升旗仪式。(新浪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