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 怡 本报通讯员 黄宇翔 陈安武
在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苏烟村有一支老年义务“保姆”队,成员总共有15人,最年长的78岁,最年轻的也已50多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要独自照顾几个甚至十几个小孩,大部分还是别人家的孩子。
近些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农村不少儿童缺乏大人照顾。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失去关爱,义务“保姆”队的爷爷奶奶用老迈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6月15日,在苏烟村,记者发现每一位“保姆”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1 他们是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6月15日清晨7时,天已大亮。林爱好起床刚收拾干净,邻居就过来敲门了。“好婶,孩子就麻烦你了呀。”林爱好二话不说,朝邻居挥挥手后,她怀里就多了个小孩。
林爱好今年50多岁,是苏烟村义务“保姆”队的成员。她的女儿外嫁广东,因为工作忙,就将孩子留在苏烟让她照料。每天清晨,村民要赶早到地里劳作,一直到上午9时后才能收工。这段时间一些人会将自家的孩子托付给林爱好帮着照看。“反正我带一个也是带,多几个问题也不大。”林爱好说话的时候总带着笑,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美好。
每天上午,林爱好的家就像个幼儿园,多的时候有10多个小孩,虽然只是短短几个小时,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为此付出了不少精力,却从没向邻居要过钱。
甘美香的家离林爱好家不远,她是义务“保姆”队中年纪最长的,今年已经78岁了,一头银发,因为驼背,她的身子几乎弯曲成了90度,但眼耳腿脚都好使。老人家已是四世同堂,她有5个第四代孙,然而她现在照顾的两个孩子不是自家孙,而是村民覃德梅的孙子。
待孩子去学校后,甘美香开始张罗着午餐,她要熬一锅粥等孩子放学。甘美香接手这两个孩子的时候,大的3岁,小的才1岁多。当时覃德梅在生病,丈夫又瘫痪在床,不能再照顾孩子了。已过古稀的甘美香二话没说接过了这个重担,且这一带就是6年。
甘美香年纪大了,但她仍然精心给两个孩子做午饭,就像对待自己亲孙子一样。她的屋子没有什么玩具,甘美香捡来瓦片、小石子,教孩子做游戏、数数字。每当孩子数正确了,老人家的脸就笑成一朵菊花……
这就是苏烟村老年义务“保姆”队,他们成立于2006年。6年来,15名成员默默地为乡亲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孩子,不计报酬,因此成为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2 当关爱变成责任
今年72岁的甘福广是一名党龄50年的老党员。他的家不宽敞,但他将房间分配给了小敏、小富还有他们的母亲,自己则住到了靠近厨房的小房间,这三人都是已故村民甘福盛的亲人。6年前,把这娘仨儿接回自己家的时候,甘福广更多的是怜悯,如今则转变成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甘福盛的妻子是有智障的残疾人,她没有能力照顾小孩。当时,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不善言辞的甘福广不顾别人的劝说,毫不犹豫地当起了这一家子的义务“保姆”。
中午放学了,姐姐小敏先回到了家。看到甘福广在忙着做饭,小敏赶紧抢着帮他洗菜。姐弟俩都很懂事,自从搬到这个伯父家生活之后,他们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现在,他们已经学会了煮饭、炒菜、洗衣……
“刚过来的时候,他们都过了入学的年龄,但都没有去上过学,有时看到他们在教室窗外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孩读书,觉得特别心酸,因此我拿出自己养猪攒下的积蓄,送他们去学校。”甘福广对记者说:“现在他们都读五年级了,还在同一个班,能互相照顾,跟同学相处得也不错,我感到蛮欣慰的。”
“孩子一天天长大,你有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你没能力再照顾他们了……”
没等问完,甘福广打断了记者的问话:“这个我倒不操心,因为我相信我儿子会接过我的班。”
甘福广的妻子已过世,他膝下有4个儿子,都已参加工作,其中有个儿子在玉林天心菜市做蔬菜生意。由于苏烟村离市区不算远,儿子经常回家。回来时,他时常用摩托车带着小敏姐弟俩去玩耍、买东西,相处得就像一家人。
3 无声向上的精神力量
覃德梅的儿子大龙(化名)每次打工回村,都会摆上一桌子好菜,请上甘美香到家里吃饭。在农村,这表示着对一个人崇高的敬意。因为甘美香为他照顾孩子那么久,大龙心里总是感激。他还不时给老人塞一些钱,推脱不下,甘美香只好收下,而后悄悄给孩子买好吃的和好玩的。
6年前,大龙犯错被送去劳教,妻子心灰意冷地回了娘家,正好母亲又生病,一双孩子顿时没了大人的照顾。那段时间,大龙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当他回家看到甘美香将自己的孩子照顾得那么好,一时泪如雨下。
甘美香无私的爱震撼了他的心灵,大龙从此变了个人。他起早贪黑地出去打工赚钱,重新成为家中的顶梁柱,而看到他的转变,妻子也回来了,一个破碎家庭又圆满起来。甘美香对记者说:“大龙回来的时候,我总是跟他说,你去赚钱,孩子在香奶这里,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不只是甘美香,义务“保姆”队的义举感动了村里所有的人,成为一种无声而向上的精神力量。
“保姆”队的成员罗海玉照顾的是堂侄的两个小孩,因为这个堂侄曾一度迷上***,他把所有的积蓄都输光了,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
堂侄看到这样的局面,追悔莫及,他想从头开始,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却没有时间好好照顾两个孩子。两难之际,罗海玉找到他,对他约法三章:“我可以帮你带孩子,但你必须远离***、好好种田、踏踏实实过日子。”
现在,堂侄每天早上出工之前,就把小孩带到罗海玉家。罗海玉也尽心为他看好孩子,待他晚上收工回来将孩子领回家。堂侄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不仅戒了赌,还通过自己的双手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罗海玉告诉记者:“不管大人怎么样,孩子都是苏烟村的一分子,只要我们老人还能动,就会尽力照顾好,我们是希望通过行动让年轻人能好好生活,给孩子带个好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波她敛气凝神,姿容平静。起跳,翻腾,入水,在水花溅起前遁入池中,如同一尾优雅的美人鱼。北京时间8月6日凌晨3时15分,21岁的广西女孩何姿又一次站上了伦敦奥运会的领奖台。继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