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交418元至1280元不等的人民币,就可以“领”到论文获奖证书、先进个人证书、奖牌等。几天前,山东省滨州市某小学教师汪燕就收到了这样一份“领奖通知”。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最近两年,自己从未参加过论文评选活动,何来获奖证书?
“获奖论文”已发表两年
这份“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奖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评选通知”,是以“中国教育发展学会2012第5号‘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出的,“通知”上还标注了“599421A”的获奖编号。
“通知”这样写着:“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展示实施新课改10年的教育成果,总结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发展学会特举办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大奖赛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评选。您的作品《××》立意鲜明,论据充分……经本次评委会专家评审,荣获一等奖。经本会提名、评委审核,鉴于……特授予您2012年度‘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称号。您的作品推荐发表在国家大型教育文献《中国教育探索与研究》,拟定于2012年8月出版,特此祝贺……”
“我从来就没有与这家机构有过联系,为什么‘通知\’能如此精准地知道我的姓名?”汪燕左思右想,看到“通知”上标明的获奖作品名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她两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
收到“通知”后,汪燕将信将疑,于是她拨通了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中国教育发展学会联系电话,求证获奖信息的真伪。
电话的另一头,中国教育发展学会的工作人员答复汪燕:“我们从近几年公开发表的刊物上将您的论文筛选出来,经过严格评审后,确实获奖了,请您按照通知的要求,尽快办理领取获奖证书的相关手续……”
没有备案的“国字头”学会
对这个答复,汪燕既惊喜又疑惑:“如果单纯从评职称的角度来说,这种盖有‘中国\’字头公章的获奖证书,往往能在激烈的晋职竞争中证明获奖层次之高,确实对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的老师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如果是‘江湖机构\’,不但对晋职无益,反而让人产生弄虚作假的印象,起反作用。”汪燕说,虽然这些年她的获奖履历里并没有什么带“中国”字头的证书,但至少每一份证书都是真的,不仅没有向主办方交过任何手续费,反而获得主办方发放的奖金。
翻开随同“获奖通知”寄给汪燕的“领奖回执单”,记者看到,“领奖方案”分为418元、550元、880元、1280元和特殊情况等5个档次。每个档次对应着不同“待遇”。有的可以获得论文获奖证书、先进个人证书、木制奖牌、《中国教育探索与研究》;有的除了获奖证书之外,还可以获得编委聘书、副主编聘书。“会员专区”不仅将会员分为300元的普通会员和680元的终身会员两类,而且还规定,获奖者均可申请入会,会费每年100元;入会后,会员除了获得学会颁发的会员证或荣誉理事证外,普通会员还可“优惠在CN教育期刊发表2200字作品”,终身会员可以免费发表作品。
中国教育发展学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记者为此先后采访了民政部、教育部相关部门。民政部表示,截至目前,民政部没有该机构的相关备案记录,而且按规定,凡带“中国”字头的协会、学会等组织均需要上报国务院审批。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地址/域名信息管理系统”,记者也没有查到该机构网站的ICP备案号。
在该机构网站上,有一段这样的“自我介绍”:中国教育发展学会成立于2000年9月……业务范围是,收集整理教育信息、成果,提供咨询服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发行有关书刊和资料……
让记者疑惑不解的是,该网站的一则“期刊征稿”启事上这样写着:本会多年来与多家杂志社保持良好合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发表论文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在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会保证推荐期刊均是国家正规刊物,可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网查询,会员可优先优惠发表……“期刊征稿”启事下方,展示了《教学与管理》、《社科纵横》、《教师》和《校外教育》等10余类期刊的封面图片。
切断“江湖机构”的利益链
近日,记者以获奖教师为名,咨询该机构一位工作人员。咨询中,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只评出了一等奖150名,二、三等奖各200名。之所以你能评上,是因为我们学会在全国很多期刊杂志聘请了许多编辑担任评委。”
当记者随即咨询能否通过他们发表论文时,该工作人员称:“只要你办理了领奖手续,成为学会会员,今后就能在网站提供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优惠20%。一般情况,省级刊物发表一篇2000字的论文,收费400元至500元;国家级刊物发表一篇2000字论文,收费800元至1000元。如果你评职称还需要其他获奖证书,可以把文章发到邮箱,我们评审后,几天内就可以给你寄证书……”
河南郑州某中学教师李堔为了评高级职称,曾花900元在一家号称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一篇1300多字的小论文。可是,刊物寄来了,也是省级,但论文却发在“增刊”上,最终,在评职称中被评委们认定为“不算数”。
去年,一家民间教育机构聘请他担任兼职编委。进入这个“圈子”后,李堔发现,由于目前各地职称评聘中“几乎都对论文及获奖证书有硬性要求,所以这正好给一些机构圈钱留下许多空子”。面对包括大学教师在内的全国教师这个庞大市场,很多期刊、杂志都与民间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我所在的这家机构,每年至少有四五千名教师要求发表论文、购买获奖证书”。
民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之所以目前许多“江湖机构”对准教师、学生设局行骗,就在于这些机构利用了教师评职称、学生毕业需要发表论文的急切心理,同时也与国家有关部门对当前各类“江湖机构”监管存在漏洞有关。对此,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展开综合治理,要压缩这些“江湖机构”与一些体制内机构利益联系的空间,截断“江湖机构”“借鸡下蛋”的渠道。同时,对于这些未经权威部门正式注册或地址不详机构的各类“邀请”、“领奖通知”等,广大教师、学生要保持高度警惕,多方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中国教育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卫敏丽)
据民政部、国家减灾办8月19日12时初步统计,今年第13号台风“启德”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