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给老弱病残孕等弱势者让座,虽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要求,但作为健康的年轻人应自觉履行。这是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传统美德和文明行为,而要让这种优良传统和文明行为传承和延续,是不能以物质奖励(不管奖励多少)作为筹码的。如果以物质奖励作为条件才让座,那么就会使人产生这样的误解:让座者不是为了让座而让座。因为我给你让座你给我钱,明摆着这是一种买卖行为。假设重庆綦江那位老人的“创新举动”能全面推广,那么老人们出门搭车都得备好红包了,要不然哪天出门忘了带红包又有让了座却没红包送人,也许就会落个“吝啬鬼”的骂名。这样一来不但没给老人提供轻松和谐的外出环境,反而增加了老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说心里话,如果是本人,在公交车上给一个连上车都需要别人搀扶的老人等弱势者让座后,当老人艰难地从口袋里掏出红包给你时,我是斗胆也不会收下的。平心而论,只要听到一句温暖的“谢谢”就心满意足了。
新闻推荐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省区市地方都在治理有偿补课。光2012年上半年,陕西、山东、浙江、贵州等地就相继出台了处罚禁令。上海更是明确提出,学校或教师凡是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