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新村部建设工地,只见一辆辆装满沙石的翻斗车开进工地,大型挖掘机也在不停的清淤、填方,建设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开启“外包”新模式
走在整洁干净、面貌一新的丁家桥街道,该镇人大主席李桂英告诉记者,丁家桥镇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中心,以环境整治为抓手,谋划早、行动快,通过公开竞标,引入竞争机制,尝试市场化运作,率先成立了全县首家镇级保洁公司--文达环卫有限公司,将322省道丁家桥镇沿线和“丁、黄公路”等“两路一街”环卫保洁工作“外包”出去,同时将全镇6个村和丁家桥街道垃圾清运任务也发包给文达公司。这样一来,镇政府站在“管”的层面上去抓,环卫公司在“干”上去落实,既节约了成本,又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易反复、常反弹”的困扰,提高了环卫作业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身穿橘黄色的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开着绿色的保洁车从街上过去,在街上经商的丁师傅笑着对记者说:“现在镇上的街道也有环卫正规军,他们日常保洁、垃圾清运都搞得很好,卫生死角都不见了,环境卫生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村民理事会定蓝图
在李园新村部建设工地,记者见到了李园村总支书记张三五。他皮肤黝黑,清瘦,干练,一看就是实在人。说起新村部建设的速度,他得意地对记者说:“新村部从选址开始,到征地、动工就用了一周的时间。效率这么快,村民理事会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告诉记者,李园村由枫坑、包村、周村、李园、丁渡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有28个村民组,人口3500多人。现在的村委会地方狭小,没有发展空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后,李园村把新村部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村民理事会助力参与,功不可没。
村民理事小组组长曹鹤庆带领理事会会员到实地勘察,并牵头召开周村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他深情对大家说:“美好乡村建设是好事,建一个场地宽阔、设施齐备、位置适宜、环境优美的新村部,我们老百姓都有一个好去处。以后到新村部看看书,在广场上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跳跳健身舞,在小花园里乘凉、散步,得实惠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新村部是村委的议事地,也民情的接待点、农技的指导站、文化的传播所,是我们的新家啊,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在村民理事会的宣传动员下,村民们纷纷表示支持村部建设,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意识也大大增强。当县规划设计院拿出了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后,理事会邀请村民代表就新村部建设、村庄绿化、亮化设施、村庄整治、建筑风格等座谈,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最后村民们因地制宜,提出了突出“书画纸之乡”风格的设计蓝图,拍板定稿。
在环境整治行动中,村民理事会成员带头实干。玉泉宣纸厂的高玉升带头拆除影响整体形象的简陋房屋,并组织10多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清理淤泥、拔除杂草、清扫卫生死角、立面改灰、美化绿化亮化等志愿服务公益活动,赢得老百姓的交口赞誉。
交叉互查出成效
在美好乡村环境整治上,该镇又出新招。该镇镇领导分别帮扶指导李园、纪埠两个创建点和丁桥村、李元村、新渡村、官庄村、小岭村、后山村等六个村的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为交流经验,落实整改,推动工作,务求实效,该镇因地制宜建立了美好乡村建设互查机制,镇里帮扶领导不到自己联系点去督查,而是深入到其他联系点去督查。通过看垃圾清运设备是否配备、垃圾池是否建成、保洁员是否到位、卫生整治活动是否开展、宣传工作是否有力等交叉互查活动,以奖代补,激励先进,调动各村的创建积极性。
“一村一品”亮风景
该镇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荣誉称号,书画纸年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为做强做大这一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该镇李园村、小岭村将宣纸、书画纸产业的发展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在“一村一品”上做文章。目前,李园村有5家超过千万元宣纸书画纸企业,有12家超五百万元的企业,有21家超百万元企业,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200多个销售网点。小岭村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也是名副其实的“宣纸村”,年生产宣纸和书画纸360吨。该村着力打造“千年古宣”和青檀基地,并建设集宣纸传统技艺展示、旅游观光和农家乐服务于一体的古檀山庄,开发宣纸故里旅游项目,加速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该镇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发挥丁渡蔬菜种植合作社等经济优势,重点发展蔬菜、烟叶、优质水稻、河蟹养殖,并建设丁渡绿色蔬菜采摘园农业项目,发展特色观光农业,打造农业特色村。
新闻推荐
泾县讯 近年来,泾县始终以“加速崛起、富民强县”为主线,以加速产业集群发展和加快基础实施建设为抓手,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