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覃世默)“含火犁头过火炼”民间绝技场面惊人;原生态乡土民俗歌舞原汁原味;8条“香火龙”巡游祈福精彩纷呈……9月25日,南宁市良庆区第四届“香火龙”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幕,近万名市民与“龙”共舞,以独具地方风味的“良庆式大狂欢”喜迎中秋、国庆佳节。
当日上午,在竹泉岛旅游区,进行了嘹啰山歌、香火球等民俗文化特色表演活动。晚上举行的开幕式晚会上,伴随着开场舞《龙点睛、祭师》舞起,神秘而又隆重的“香火龙”点睛仪式正式开始,点睛开龙眼后的两条“香火龙”在主会场狂舞翻飞。随后,其余6条“香火龙”也被“点活”,当晚的重头戏——让在场观众为之狂欢的“香火龙”巡街祈福正式上演。每条近20米长的“香火龙”沿着银沙大道1公里长的路段,时而腾云驾雾,时而盘旋飞跃。而想要沾到福气的市民已早早地站在巡游街道两旁,纷纷点燃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扔向龙身炸龙。顿时,整条路笼罩在浓烟之中,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巡游结束后,近万名市民纷纷涌向“香火龙”,摸龙身、取香火,沾福气、讨吉祥……人们沉浸在这场盛大的民俗文化大狂欢中。
据了解,“香火龙”发源于广东佛山制陶古镇石湾镇,清代时传入良庆镇瓦窑村。“香火龙”最初作为瓷窑的点火仪式,后逐渐演变成每年中秋节前后走街串巷舞龙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2010年5月,“香火龙”舞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兴忠这是一个开始加速蜕变的临港城市。一幅幅振奋的工业画面不断呈现,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现代化企业遍地开花……“十一五”以来,工业成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