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
城管重塑形象靠机制不靠“爹”
事件: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年会,原则通过一份“北京共识”,呼吁尽快成立城管系统的中央主管部门,并出台城管法律或法规,以此指导和规范全国城管工作。
观点:在城管系统全国交流平台上,大家异口同声“喊冤”要“爹”,着实耐人寻味。城管喊要“爹”之“理”,显示其仍深陷传统体制下职能部门片面强调权力掌控与重管制轻服务的窠臼之中,对自身诸多问题尚欠深刻的自我反省。说到根本,城管急需做的是洗刷身上污点,塑造自我形象。尤其是扩权后重权在握的城管,行政理念须从传统的“管”向“服务”转变,以有效的服务取代“追赶式”管理。同时以有效的监督机制遏制滥用权力和权力寻租,才有望纾解矛盾并赢得公众的信任。概而言之,将设立中央主管部门作为城管的救命稻草是馊主意。城管走不出传统的“强力管制”的旧思维,不正视自身问题而自我救赎,一切都难以收拾。
《法制日报》
打包收费勿成收费模式的改革
事件:将城市路桥“打包”收费,是时下不少城市的通行做法。在国家加强清理整治路桥收费的背景下,这种年票制开始遭遇尴尬:新近开征的广东省惠州市,七成车主未缴费;东莞市92万辆汽车,两成欠缴年票……对一些市民而言,提起年票制很无奈:“这条路,这座桥,不管你走不走,都得留下‘买路钱\’,且要年年缴”。
观点:打包收费制最让人诟病之处在于缺乏灵活性,“把通行费平摊到每辆车上,年票制一刀切,缺乏科学性、公平性。”面对公众对打包收费的质疑,各地方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似的从收费模式上改革,而应当全面定位哪些收费站早该彻底撤掉,哪些收费站应该存在以及所有收费的用途等等,并将它们一并公之于众,接受民意的考量。试想,当民众都心中有数时,打包收费这种做法既可让收费方省心,还让车主觉得有所优惠,恐怕这才真正是皆大欢喜吧。
《燕赵晚报》
蔬菜“卖难买贵”不能没完没了
事件:当前正值秋季蔬菜上市时节,北方部分地区蔬菜遭遇“低价滞销”难题。在山东,各地频发“菜贱伤农”事件,大白菜、白萝卜、莴苣、芹菜等价格甚至跌破了菜农的成本价。然而,广大市民却并没有感觉到菜价有所下降,出现了“卖难买贵”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观点:解决蔬菜“卖难买贵”一边伤农一边伤民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做好蔬菜种植引导、调剂等工作。另一方面,无疑需要改善蔬菜储藏条件,避免不合理浪费与损失,实现蔬菜供应少受甚至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各个季节都能保证供应;同时,拓宽流通渠道,降低蔬菜运输过程中的成本,以及摊位费等中间成本。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民政部网站5日刊登中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构,普遍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任期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