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一词前面取消了“义务”二字,意味着今后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乃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大门,都要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敞开,异地高考是大势所趋。
目前,黑龙江省已率先推出异地高考方案,安徽“异地中高考方案”21日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
“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学生“连续就读3年”……近日,黑龙江省最新公布的高考报名政策,开启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闸门。与此同时,已有约15个省区市表示年底前将出台异地高考实施细则。
打破户籍藩篱随迁子女“就近高考”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异地高考,就是打破户籍限制,允许考生在就学地就近高考。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达2.6亿,异地高考被认为是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一大举措。
11月初,黑龙江省率先推出异地高考方案,规定“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学生“连续就读3年”等,放开了户籍限制,未提及“缴纳社会保险”等“城市条件”,被认为是宽松的“门槛”。“裹足不前会影响考生。”黑龙江省招考办副主任车行全2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考虑到进城务工家长工作和生活困难,资格认定条件中,规定了合法职业而非固定职业,稳定住所可以包括租赁等,学生连续3年在黑龙江省就读,而非4年或更长。
今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要求31个省区市年底前因地制宜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解决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高考的问题。截至目前,山东、福建、上海等15个省份已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江苏、安徽等省份明确异地高考在2013年执行。
按照有关部门部署,各省区市在11月16日之前将异地高考相关方案报送教育部,尚未出台方案的,要报送进度安排。教育部还将在20日左右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等部委听取部分省份的汇报。异地高考改革开始提速。
维护教育公平找寻平衡点
“异地高考”大门打开后,如何防范权力寻租、打“擦边球”,是方案设计的一个关键点。前几年就有这样的消息,有人利用权力帮助利益相关人移民到录取率较高的省份,或把户口迁移到亲戚朋友处,出现了钻空子行为。
车行全认为,要在“双刃剑”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改革推进是关键。同一年高考报名和录取,有的省份实行,有的省份不实行,也会造成不公平。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方案出台要协调发改、公安、人社等多个部门,需要共同商讨认定会签,尽管目前在江苏的外省籍考生没有赶上报名,但待年底前方案出台后,将组织符合条件考生补报。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建议,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资格认定应当和随迁子女年限基本接轨,社会保险不应独立作为资格认定必要条件。对于一般省份,随迁子女至高中毕业应在当地连续就读3年以上,而对于京沪等务工人员较集中地区,可考虑增加到4年。
防止高考移民,要疏堵结合。王生说,应注意到异地高考仍是“有条件准入”“不完全放开”,尽快出台认定高考移民的标准,有针对地防范高考移民、投机钻营的情况。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最新考古勘探与研究表明,在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陵园内竟然有一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其十进式院落建筑和一处台基式主体建筑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秦始皇版的“紫禁城”。2010年以来,考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