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洲水库全景 (赵国余摄)
晋熙镇刘羊村王屋整修一新的当家塘
村庄当家塘整治后焕然一新
综合整治后的天华镇马庙村姜河
综合整治后的汤泉乡王家河
百里镇柳青村前铺河河堤护砌场景
城西乡界址村群众大修蛇形塘
大石乡棠林村汪屋组机械清淤扩容当家塘本报记者 刘辉本报通讯员 王东贵文/图
近期,连续两周来,记者跟随县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一起,踏遍龙山内外,走过长河上下,在15个乡镇随处所见的是治水的人群、兴水的场景,一派派热火朝天的水利冬修景象为原本萧条的寒冬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记者的眼前,一口口清淤整治好啦的水塘、一渡渡加固修复竣工的河堰、一条条重新整修完毕的沟渠、一座座重点除险建设的水库,还有许许多多正在抓紧施工之中的大小水利工程,无不成为一个个点缀我县水利事业美好画卷而闪耀的光环。
行走在一个个水利兴修的现场,记者切身感受到,各乡镇、村组都十分注重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情民意,区分工程轻重缓急,力求做到了“六个结合”,即:结合村庄整治、结合防洪保安、结合蓄水灌溉、结合旱涝保收、结合项目资金、结合山水田林路景综合整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相得益彰。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彰显水利建设的灵性之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同时,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实施水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加快实施生态脆弱河流、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区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着力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利用体系、水利管理体系和“水清、岸绿、安澜、景观”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美好乡村”建设摆上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紧密结合自身实情,广泛发动群众主动投身到修塘修堰修渠道的水利兴修大潮中,积极改善水环境、蓄积水资源、发挥水效益。特别是在今年县政府规定在15个乡镇实施的19个村庄整治点中,不少村庄结合整治点附近的当家塘或河道,加大了综合治理的力度,初步凸显了治水的魅力所在,展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有道是:“水是一个城市的灵动和活力之源”。同样,在美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人们将水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勾勒出了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景致。
【A】作为全县19个村庄整治点之一的天华镇马庙村,把整治点精心选在了穿村而过的姜河旁边。12月5日,记者在整治现场看到,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边,缓缓流过的河道两侧已经投资百万余元,新建了全长650余米、墙高达4米多的块石护砌,河道污泥碎石已被清理,上游还顺势兴修了两渡水堰。同时,在建一座5米高的石拱桥即将竣工,与将要新建的村民休闲长廊、与河道岸边的几棵古樟树相互辉映、相映成趣,成为过往行人心中的一大景观。
“不仅如此,我们将这一段的河道作为村庄整治中的一大重点实行综合整治,起到了防洪灌溉于一体的作用,既为村庄整治点123户500余人增添了安全感、排除了以往山洪暴发时带来的安全隐患,又为下游600多亩良田旱涝保收解决了灌溉难题”。马庙村总支书记詹益新告诉记者。
“以前,河道里到处是老百姓随意到下的垃圾,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沿河两岸村民的生活环境,还给沿村而过的太北线上过往的人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现在,经过这么一治理,沿河安上了罗马柱护栏,河道彻底干净了,河水变得清澈了”。
这时,几位村妇正在河边洗衣,洁净的河水在暖阳的映衬下倒影着她们勤劳的身影。不时,传来甜美的欢笑声与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久久飘荡。
【B】地处与湖北檀林镇交界的弥陀镇界岭村多年来一直是我县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该村又高起点、高标准重新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边河堤绿化、村庄美化的目标。尤其是该村充分利用穿村而过宽阔的弥陀河这一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优势,重点加大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在连续多年对河道清淤、河堤加固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10多万元,两边石砌护堤270余米、高3米,新建人心平板桥一座。河堤两边全部种草栽树,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村民休闲亭廊和健身广场。
12月5日,记者走到河边一户居民的两层楼顶,眺望正在建设美化之中的界岭村新貌立刻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一条宽达30多米的弥陀河穿境而过,不大的河水缓缓而流,河边村民”休闲苑“里许多大人、小孩或在亭廊下促膝谈心、或在小径上放松漫步、或在玩着各种器材健身,河道两边砌起全长600余米高大的石墙笔直延伸开来,一个个条形的绿化带宛如绽放的花朵,青翠欲滴,三座石桥象三条彩带横跨两岸,桥下一群又一群妇女欢聚一起,在她们长年使用的石墩上洗衣洗被,拉家常、话里短、谈新村、议村事,欢声笑语此伏彼起,好一副新农村的幽雅画卷。
“目前,河道治理仅仅是一小部分,下一步,还要抓住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弥陀镇城区段防洪工程的契机,加大弥陀河治理的力度,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防洪、保安、灌溉的问题,成为弥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行的县水利局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该村还进一步加大了当家塘的整治力度。当记者来到与弥陀河治理一路之隔的枫树塘治理现场时,只见十几名村民正在塘岸一段抬石、砌石,一辆挖土机正在挥开它的巨臂、铁爪挖塘泥、抓巨石,一派热腾的场面。
站在一旁的界岭村总支书记陈金和向记者介绍:这口塘已是多年淤积未修,平时关不了水、灌不了田,村民很是埋怨。今年,迎来了村庄整治这一利好的契机,村民陈小文、舒鹏二人在了解新村的规划后,也潜在地规划着自己的打算,主动投资60多万元挑起清淤整治枫树塘的重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清淤一万多方,塘坝三边全部实行护砌,保持长年蓄水5万方左右,既开发休闲垂钓和农家乐,为新村建设增添品味,又能解决下游700多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C】驱车前行,记者来到弥陀镇白洋村黄泥河综合治理现场,人机会战的场景依然火热。
“该项工程已被列为今年全县24个县级重点工程之一,河道最宽达30余米、最窄也有25米,此次沿河兴修了两渡水堰,两边的太平庵河堤和复兴河堤分别实施块石护砌650米,河道淤泥、碎石实行全部清理,为明年白洋村实施村庄整治夯实基础。同时,这一工程的实施还能使沿河两边的弥陀村、白洋村的2000多村民和黄泥畈700多亩农田受益。”弥陀镇镇长周建东对记者说。
“由于黄泥河穿过太北公路,河边就是白洋康居新村,除方便两岸村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之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防洪保安灌溉了。以往,每遇汛期大雨,河水猛涨,山洪奔泻,大水就自然漫过两边的河堤,不仅整个若大的黄泥畈被淹,而且威胁最大的就是沿河附近村民的房舍被水浸泡,群众财产遭受很大损失,甚至影响群众的生命安危。实施这一工程后,这些隐患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D】为进一步加快落实县委、县政府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村庄整治工作的会议精神,汤泉乡不等不靠,因势利导,科学规划集镇发展,精心谋划水利建设,今年,集中力量实施王家河小型农田水利综合治理工程。
发源于汤泉乡仕畈村长颈鹅与葫芦尖一带的王家河,由北到南经赵河电站汇入猫石河,向南从汤泉乡政府门前穿境而过,经汤水湾、侯陆畈至青石河入大河,进入花亭湖水库。干流全长14km,流域面积达42.90km2。
据了解,王家河流域均为山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在王家河电站上游200米处裁弯取直,改河造田,由于工程巨大,加上资金限制,最后被迫下马。此后该河就一直尚未治理、管理不善,加之社会发展和集镇建设的需要,人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沿河居民长年向河道倾倒垃圾、乱建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严重,导致河道萎缩河槽淤塞而断面狭窄,河床凹凸不平,跨河建筑物严重阻水,行洪能力不断降低,洪水难以泄洪,给当地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2010年7月13日一场暴雨引起各类水利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王家河沿途下石黄至赵河电站段全长3公里河堤局部漫顶,溃堤5处162米,淹没农田300亩,转移700人。区内房屋倒塌、农田受淹,水利、交通、供水供电设施受损严重,堤防及建筑物险工险段多,恢复难度大,给沿河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群众怨声载道。于是,痛定思痛,一场群策群力治理王家河的水利战役拉开了序幕。
12月10日,在整治现场,记者看到集镇区段的河道工程已经全部启动,挖土机在紧张忙碌着清理河道淤泥,许多民工在进行护砌,工程技术人员在跟踪指导监督。远望去,乡政府对面的河堤已砌了2米多高的石墙,整个工程量基本完成了一半以上,一片新的景观带即将形成。
“这项工程总投资363.25万元,实施河堤达标与加固5.0Km、河道治理2.5Km,使之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工程竣工后,可以改善农田灌溉面积4300亩,实现年效益280多万元,直接受益人口达4200多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保护河边的县道赤百公路。”汤泉乡党委书记胡汉文告诉记者。
“由于王家河河道共有14公里,下石黄--汤弯桥段是王家河的主要生态涵养段,是维系整个王家河流域水资源平衡的区域性‘水塔\’。因此,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王家河河道生态涵养和水源涵养能力,保证流入花亭湖水库的水质安全,改善区域水环境,改善沿河农业生产的灌溉条件,维系着整个菜食河流域乃至白河水系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快汤泉乡集镇建设的整体水平和集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工程建成后,政府将实行统一规划开发,沿河建成一条新的街区,结合汤弯温泉的开发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积极营造人、文、水、绿有机结合的新景观,着力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柑桔采摘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环境区域,带动花亭湖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全面提高王家河流域的安全度、舒适度、富裕度和文明度。”
据随行的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从王家河治理的技术措施层面来说,主要是:扩挖疏浚河道,拟修建堆石溢流坎,调整河道纵坡,使其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有效形成水面景观,带动旅游业和养殖业发展;进行生态护坡,保证岸坡不被水流冲刷,使菜食河河道形成景观;修建护林坝保,保护部分林地及村庄安全;改造、修建原有农桥,保证农民生活生产安全;在村庄附近修建亲水平台及景观公园,美化村庄环境,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来讲,工程将采用“浆砌石护坡、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E】12月6日,记者来到百里镇柳青村易地移民安置点新农村建设现场,只见拉砖块建新房的、抬石头修河堤的、挑水泥做浆砌的、清淤泥修涵沟的,车来人往,人声鼎沸。
记者站在全长100多米新建的柳青大桥上,一眼望去,大桥西头正在实施的前铺河柳青段堤防加固工程显得十分的宏伟、壮观。全长105米、斜长12米、石砌护脚底深2米有余的斜坡护砌基本完工,石块铺得整整齐齐,规范得体,象一块1300多平米的钢板铺在新垒的河堤上,时刻抵御着洪水的来袭,时刻保护着堤防的安澜,时刻护卫着柳青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坚不可摧。
“这项护坡重点工程要投资70多万元,动工两个多月来,进度很快,质量不错。镇村专门安排了质监员跟踪指导监督,严把整个工程的质量关,一定把它做成优质工程、示范工程。因为堤防的好坏,一方面将影响到柳青大桥的安危乃至河道的畅通,一方面将会直接危及到安置点40多户村民正常的生活。”百里镇镇长赵学斌对记者说。
正在忙着铺石的一位舒大哥接过话茬:“我是北中花冲村的,本来我是多年在浙江打工,专门修建江堤这类工程的。两个月前,认识我的一位老板专门打电话给我,请我回来做这个事先联系好的工程,也算是为建设美好的家乡出一份力吧。”
听着舒大哥一方诚挚的话语,看着他一番娴熟的技术,每天起早摸晚顶着河风的吹拂,在他写满沧桑的脸庞和积满老茧的手上,记者相信:有这样一群勤劳质朴、吃苦耐劳的农民工,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一定会建设得更好,惠及更多的百姓。
【F】如果说在村庄整治的过程中,把河道、河堤的综合治理作为整治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穿村而过潺潺流淌的河水就宛如美好村庄画卷中一条条洁白的项链,那么,村前村后一口口整治一新的当家塘就似项链上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就寄予着吉祥平安。而从中,就更彰显了“水”的灵性、“水”之妩媚。这些灵性、这种妩媚在晋熙镇刘羊村王屋组、小池镇海会村楼屋寺门组、城西乡凉亭村准堤组、江塘乡大塘村大塘角等村庄整治点越发显得生动。
王屋组治理水塘2口、排水沟渠3000米,楼屋寺门组整修水塘1口,准堤组清挖水塘2口8000多方、新建干砌沟渠与护坡1400米,大塘角整修水塘3口、铺设排污管道1700米、明水沟2700米、新建地下涵25处,彻底清理多年淤积的污泥、加固塘坝护砌、设置塘岸围栏、兴修排水设施,在水塘周边栽花种草、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新建文化长廊,一个个充满着现代气息、如诗如画的美好乡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着那清澈的塘水,大塘村总支书记汪玉平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这些家门口的水塘淤积相当严重,天干时连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有时,村里想出面修一下,但群众的思想不统一,不想出钱出力。现在,国家有这样整治的大好政策,大家看到村庄整治的美好规划后,积极性相当高,主动筹资投劳,全力支持村组工作。”
记者望着水塘边那一棵棵有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古枫、古樟等珍贵的“风水树”,长势茂盛,绿荫掩盖,成为美好村庄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待续)
新闻推荐
2月23日,车用天然气CNG及消防钢瓶工业项目签约仪式在皖府国际大酒店举行。该项目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县招商局联合引进、浙江重点骨干企业--强强集团投资,占地面积256亩、固定资产投资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