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
核心观点
公布民生政策方案,事先让民众“吐槽”,总比事后招来批评好。如果不经讨论,实行政策的突袭,让民众毫无准备,很容易让民众产生不适应乃至惶恐心理,这其实是最大的不稳定。
近期,网络上的热点不断,一些涉及民生的政策在网民之间引起激烈争论,包括闯黄灯、异地高考、以及打车难、摇号、限行、限购等一系列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话题。
处罚闯黄灯、异地高考,作为重要的民生政策,甫一公布就争议频频,而解决打车难、摇号、限行、限购等民生政策,或久久解决不了问题,或面临公平性等质疑。这不仅令政府公信受损,也让民众对相关部门的施政能力,产生怀疑。
这些政策之所以引发民众议论,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出台前缺乏充分的公共讨论,这些政策的制定,相关部门多是内部研究,不是透明决策。
或许,许多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前,做过研究论证,但无论如何,这些都难以代替民众广泛参与的公共讨论。政府有政府的视角和智慧,民众有民众的眼光和见地,这二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政府看到闯黄灯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民众则更看到复杂的交通路况使得许多时候闯黄灯不易避免。政府对打车难,一次次拿出整治措施,而在民众眼中,投诉拒载却仍非易事。民众的想法尽管许多时候是感性的,但他们表现出的草根思维和智慧,却有独特的决策参考价值。
在“闯黄灯”等公共讨论中,尽管,一开始网络讨论非常激烈,各种声音都有,但在这样的集体讨论中,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逐渐沉淀下来,政府和民意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逐渐找到共识。其中,在“闯黄”争论所达成的安全行车共识,是公安部门花多少宣传费也换不来的结果。
公共政策不经由公共讨论,就不可能达成共识。在网络时代,各种技术条件,为便捷的公共讨论创造了可能,因此,政府部门应善用这些条件,运用媒体、网络等渠道搭建公众讨论平台。如,现在许多部门都有政务微博,而通过微访谈等形式,很容易与民众展开互动。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可我们遗憾地看到,在许多政府部门还是存在着替民众包办一切的思维,忌讳将政策付诸公议。事先公布民生政策方案,让民众讨论,总比事后招来批评好。当看到,透明的信息发布,充分的公共讨论,只会让民众对政策接受形成心理准备,这就让政策变化对民众心理的冲击降至最小。相反,如果不经讨论,实行政策的突袭,让民众毫无准备,很容易让民众产生不适应乃至惶恐心理,这其实是最大的不稳定。
当下社会存在着网上和网下两个舆论场。这两个舆论场并没有打通。如今,很多议题在网上谈得很热闹,而网下却没法谈。而网络舆论场中固然有理性的声音,但是也泥沙俱下,众声喧哗,因而,主流媒体专业而理性的声音同样也不可或缺。
欲让公共政策切实发挥作用,欲更好地形成共识,找到解决方案,势必要打通网上和网下两个舆论场。如此,才能让更多的理性声音传递出来,也才能让公共舆论空间发挥更多的正能量。
附:
部分省份2013年开始实施的民生政策
河南河北贵州陕西山东安徽北京
将食管癌等18个病种治疗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对肺癌等14类重大疾病实行定额、限额及按项目收费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有条件的地区从年度基金中提取资金购买大病保险环卫工人参加社会保险,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机构和散居孤儿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600元、1000元提高到720元、1200元将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提高10%;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提高10%低保新标准城市家庭人均上调了60元/月,调整幅度为11.54%;农村家庭人均上调了80元/月,调整幅度为21.05%
新闻推荐
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严控财政部部长谢旭人17日表示,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