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素雁
日前,中央纪委对防治腐败作出了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一把手”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风政风建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何防治“一把手”腐败,加强对 “一把手”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干部教育长效机制
切实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监督意识,是强化对“一把手”监督的最基础性的工作。除了加强“一把手”日常的思想政治学习外,建议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干部的作用,纪检监察部门与各级党校合作,在党校设立廉政教育基地,对“一把手”进行培训。通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结合查处党政“一把手”经济案件、生活作风等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开展警示教育,使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明确规定权力实施的程序和标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避免行使权力的随意性。对权力要进行适度分解,把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集人、财、物管理于一体的权力进行分解,改革单一的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使之相互监督;把一个部门对某项业务的决定权分解到几个部门,使部门之间相互监督;把一个系统或部门集中于某一级的权力分解,形成相互监督。
加大领导干部地域交流力度和异地任职监督,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重要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要异地交流。实践证明,实施干部异地交流从客观上清除了滋生“以亲划线”、“以亲为重”、“任人唯亲”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防止一些非正常社会关系的延伸和辐射。
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廉洁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届满前,应将其任期管辖内的廉洁状况和个人廉政情况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报告,并接受考核。要认真执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要把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严格执行弹劾、罢免和奖励制度。要切实完善家庭财产和重大生活事项申报制度,增强其财产和个人行为的透明度。领导干部到期离任,必须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自己财产数额及来源,更好地接受组织的审查和社会的监督。
通过加大腐败成本使腐败变得无利可图以至彻底“破产”,这是根除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目前大多腐败者被查到的赃款赃物通常只是腐败收益的一部分,腐败仍然是收益大于成本的盈利行为。为此,应实行腐败高额罚金制度,即对被查处的腐败者,除了追回被发现的赃款赃物外,还应实行巨额罚金制度。这样,腐败者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腐败行为才可能成为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
强化权力的监督和举报机制
实行巡视制度,是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的一项重大举措,事实证明,上级巡视制度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建议进一步扩大巡视的对象范围,将之延伸到县、乡,并建议赋予巡视组受理检举控告、开展初步调查、对巡视对象违纪行为进行纠察和建议给予处分处理等一定职权,以强化巡视的监督作用。
要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述职与组织考察、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制度,逐步扩广民主评议的范围,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办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除属于国家机密外,都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和社会公开,以接受群众监督。要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点及形式,鼓励人民群众检举国家公职人员滥用权力及各种腐败行为。认真查处举报问题,保守举报秘密,充分调动群众举报、监督的积极性。
舆论监督是贯穿于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自我监督中的综合性监督,是提高当权者腐败决策心理成本的必要措施。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明显。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影响面广、导向作用强、能量大的特点,设立专题栏目,宣扬先进典型扶正气,“曝光”反面案例压歪风。一旦官僚腐败分子被曝光,往往会被弄得身败名裂,从而起到甚至比法律更为有效的监督和警示作用。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要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全会认为,进一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要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全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