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0四医院心胸外科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她的风湿性心脏病拖了20多年。由于心功能已经极差,心脏内3个瓣膜已经重度病变,失去修复价值。心胸外科的医生一次性为她更换了3个心脏瓣膜,同时处理了心房纤颤和清除左心房血栓,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一台手术解决病人心脏5个问题
今年42岁的毛女士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0多年。早在十多岁时,她就已经觉得自己的呼吸有点不正常,经常莫名其妙地胸闷、心悸。经过医院诊治,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症状有所消退,得以回家。“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她的心脏瓣膜就已经开始病变了。”四0四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佘凯解释道,“如果那个时候做个手术,手术风险较小,可能不需要更换3个瓣膜,而且术后心脏功能会恢复得更好。但是,她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直到2012年底,毛女士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已经不能平躺睡觉,出现阵发性咳嗽等症状。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心脏中3个瓣膜已经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大量本来应该由心脏射入动脉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导致心脏异常增大。3个心脏瓣膜已经严重受损,必须更换,否则,血液循环将无以为继,病人将会面临生命危险。
为了挽救生命,四0四医院心胸外科专家经过慎重考虑,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8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内,为毛女士一次性更换了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3个心脏瓣膜,同时处理了心房纤颤和清除左心房血栓,让血液恢复正常流通。
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是瓣膜病变
佘凯主任表示,毛女士严重的心脏病罪魁祸首其实是风湿病。风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可能累及心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导致心脏内的瓣膜病变。佘凯主任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形容了心脏瓣膜的作用——它好比是心脏内的四扇门,这四扇门可以保证心脏的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一旦瓣膜发生病变,它“闸门”的作用就消失了,心脏内的血液难以流出,就会导致血栓产生,而血液积在肺部就会造成肺动脉高压产生气促、心慌等症状,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据介绍,由于这种疾病初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多为心慌气短、胸闷、心悸等,经过内科保守治疗亦可减轻,所以很多患者对更换心脏瓣膜产生心理惶恐,逃避手术治疗。事实上,逃避手术治疗不仅无助于降低治疗费用,多年后,病变愈加严重,累及其它瓣膜,所造成的手术费用远远高于初期治疗。而且,医生的手术难度也大大提高,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达98%
当前,我国的风湿性心脏病占心脏病发病人数的40%左右。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如此之高,那有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呢?
佘凯主任指出,当正常心脏瓣膜的面积缩小到一定程度,病人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就可以考虑更换心脏瓣膜了。正常的瓣膜费用在1.3万左右,如果采用相对廉价的国产瓣膜,材料费用甚至可以降低到8000元,总的手术费用在5万—6万元左右,有效期在30—50年,成功率高达98%。相对于病人漫长病程的折磨和持续不断的间歇性治疗花费来讲,实际上更为廉价,生活质量也更高。
同时,佘凯主任也表示:很多人将心脏手术视作大手术,逃避甚至畏惧心脏类的任何手术。实际上,目前心脏手术的材料和技术都已经较为成熟。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手术成功率甚至可达到98%,风险极低。
(江花琼 本报记者 梁明)
专家名片
佘凯:四0四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参加心脏直视手术3000余人次,其中主刀心脏直视手术1600余例。主要从事心脏疾病的手术治疗,如各种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同时对胸部外科疾病治疗也有较深的造诣。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新闻推荐
◆两岸关系虽然历经坎坷,但终究能打破长期隔阂,开启交流合作。这是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种天然的血缘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基本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两岸交流合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