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3)日,农历小年,清晨的雎水关寒霜满地。安县就业局长张朝容早早来到道喜村社区,给几个刚从外地打工返乡的农民工“拜早年”。
道喜村社区有40多人常年在外务工,这些天陆续有人返乡过节。返乡农民工彭国华正在自家的小卖部里整理商品。见有干部过来,彭国华迎了上来。
说过几句拜年的吉祥话,张朝容问彭国华:“老彭,今年在外务工情况怎样?”“还算可以,只是没法照顾到家里的生产。”彭国华的话里透着那么一点“美中不足”。抓住这一点“美中不足”,张朝容接着追问:“春节后有什么打算?是否考虑就近务工?”对此,彭国华有些迟疑。“在上海一家电子厂干了近10个月,挣了3万多元。如果家乡有合适的岗位,我倒是愿意留下来。毕竟外出打工,一家人只有春节才聚得到一起。”
为了打消彭国华的顾虑,张朝容侃侃而谈:“安县有规模企业60多户,农村产业、旅游服务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我们可以帮你提供就业岗位。”最后,张朝容留下了彭国华的联系方式,表示节后一旦有合适的本地务工机会,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彭国华。
在安县,上门给返乡农民工“拜早年”的可不只是县里的干部,乡镇干部也纷纷借着“拜年”的名义,抢着向在外开阔了眼界的返乡农民工“取经问道”。
走进高川乡接龙社区,锣鼓声中,村民们正在排练迎春狮灯表演。高川乡乡长代廷超一眼就从看热闹的人群中找到了返乡农民工李发强,几句年节时的吉利话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代廷超一边询问李发强在外打工的情况,一边顺手递给他一张征询家乡建设和发展建议表。
代廷超说,像李发强这样的村民在外工作时间长,视野更开阔,思路也更加活跃,向他们“取经”,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政府的工作。
几天前,李发强从河北打工回来,收入颇丰。他表示,春节后还将到原企业务工。对于高川乡发展的建议,李发强认为,家乡山清水秀,应重点打好绿色生态牌,把山木药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好。“最好能弄出几个品牌,有了名气,才能更好地抢占市场。”(韩艳本报记者钟述强)
新闻推荐
“2013年,你缺什么?”中新网视频、重庆电视台等多路记者近日遍布重庆大街小巷的采访,引发诸多重庆人对生活中“缺与不缺”的思考。自1月下旬以来,多路记者向重庆近千名路人抛出“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