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江晟
日前,国家卫生部就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该意见稿对公厕规划布局、设施设计、设施建设与日常管理等提出卫生要求,并对臭味强度、蝇虫数量等评价指标规定了限值。芜湖市市区公厕管理现状如何?能否达到上述具体标准要求?记者就此进行走访,并采访了相关部门。
现状:总体情况喜忧参半
昨日,记者先后来到市中心的几家由市容环卫负责管理的公厕。在青山街与北京路交叉口区域的一所公厕,记者注意到该处公厕已安排管理员负责保洁管理。进入男厕后,让人感到满意的是,水龙头、小便槽、衣帽挂钩、大便池挡板、残疾人专用便位内部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但让人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地面不同程度地存有积水,可闻到轻微异味。
与此同时,同在该路段的一座标准化公厕,情况就有所不同:除了有专人保洁、内部基础设施齐全外,地面基本保持整洁,整体环境较好,几乎没有什么异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便池内未安装手纸架等设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市容环卫部门管养的公厕,其清扫、保洁等均实行定人定岗与全天候作业,特别是芜湖市硬件条件最好的二类标准“星级公厕”(最高级别为一类)还实行了专人保洁、消毒与维护。此外,相关管理制度,还明文规定需要定期对其开展检查、综合考核等,确保及时解决突发问题。
症结:先天不足多种制约
“公厕管养等工作是市容环卫部门日常的一项重点任务,只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四区及两个开发区境内的公厕现状,可能与该意见稿提出的部分目标有一定差距。”市市容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芜湖市市区建成区(不含沈巷镇)16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10.9万,共有320座公厕,市容环卫部门管养206座,其余为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的社会化管理公厕(不含商场、超市内公厕)。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厕位基本可到达1:2的男女比例。
该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全市目前执行的系由国家住建部制定的指导意见,实行已有13年时间,其中部分标准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建成区公厕有拆无建、改拆不建等还建力度不够,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8年257座、2010年219座直至目前的206座。根据意见稿指出的,建成区3-5座/平方公里或3-5座/万人等标准,芜湖市应该投入使用440多座公厕,现有数量与其尚有一定差距。此外,对于一些手纸架、废纸桶篓等基本设施,市容环卫部门先期也曾尝试推广,但却数次遭遇偷盗等尴尬,继而被暂时搁置。
期待:积极筹措任重道远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芜湖市市容部门前期已在积极准备出台相关工作意见,譬如加快老旧公厕改造速度,对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完成升级换代,提升公厕整体环境水平;增加新建公厕数量,在小区、商业区、主要道路两侧、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明确配建公共厕所数量与建筑面积,做到公厕与一些建设主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交付使用;集中收归管理其余类型公厕,将一些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内、机关单位内公厕,全部纳入到市容环卫部门管养中,在增加社会化公厕数量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功能。
他也同时表示,该意见稿提出的一些标准,如果能够成为正式强制性规范的话,对于进一步加强公厕管养,尤其是加大公厕软件建设,肯定是有益而无害的。而这些对于市容环卫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公厕内外环境、设施的维护,还需要得到全体市民的支持配合,不能认为仅仅是几家管理部门的工作。
□ 新闻链接:
《公厕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关注点
该意见稿提出,在公厕服务区内男女人群数量相当情况下,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厕位之间应有隔断板和门。有防臭气回流设施的大便器、小便器,方便冲洗的小便器或小便槽,其中男厕小便器位间应有隔板,要有洗手盆和有关的配套设施,并有保洁制度和配备保洁管理人员。
此外,公厕臭味强度要分为无臭味、微有臭味、明显臭味和强烈臭味四个等级,附属式公厕、独立式公厕臭味强度分别为1级、2级,每平方米苍蝇数分别小于等于1只、小于等于3只。
新闻推荐
围绕产城融合、镇村一体的发展思路,高沟经济开发区(滨江新城)依托产业优势,通过新园区和新市镇建设,打造一个产城一体的滨江新城。作为一个2008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