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变宽了,开回家的小车多了;房子变高了,各式各样的家电齐全了;村里还招来企业建起了那么大的养猪场,群众致富门路宽了。真是气象一新啊!”近日,刚从浙江打工回到家乡大石乡大石岭村的王维松喜悦地说。
前两年,王维松的女儿、女婿在浙江办起了拉链厂。看到孩子们创业不容易,王维松和妻子也到厂里去帮忙了,王维松管理仓库,妻子带孩子、做家务。一家人在外打拼,虽然艰苦,但厂子效益不错,订单源源不断。去年,他们还从家门口带了十几个人过去就业,每人每月能挣3000多元。
“女儿、女婿的事业做大了,我们老两口心里别提多高兴。”王维松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他们有志气,想把公司做大做强后,多开几个分厂。最想的还是能回家乡办厂,支持家乡的发展。再说,家乡办厂的优势大,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多,房租相对便宜,听说还有一些优惠政策呢。”
虽然在外打工,王维松心里还一直想着家乡。这不,回来后,就连忙到村里四处看看,光村里新建的养猪场就去看过好几次了。王维松有自己的主见,他说:“村里这几年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方便了大家。我认为,村里必须发展产业,才有后劲。比如,产业做大了,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能带动农户发展,对农民来说,是件大好事。我还向村里提了建议呢,建议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细化责任,加强管理。”
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大力发展产业,首先要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这是大石岭村村两委达成的共识。为此,近年来,该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从改善生产生活硬件着手,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仅去年,该村就加固组级当家塘8口,向阳抬方三面光工程600米,实施了张林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争取农网改造解决了鸟雀林组生产、生活用电质量不高的状态;实施了卫生改厕、以机代牛等血防民生工程,养鱼灭螺、水改旱及家畜圈养等综合治理项目。
与王维松一样关注家乡的,还有该村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查育松。查育松和妻子、儿子、女儿都是打工一簇,在同一个城市从事不同的职业,租住在一块,平时彼此之间能互相照顾。不过,不管在外的生活如何好,每到过年,一家人还是要回到老家来团聚。查育松说:“是一种家乡情结吧。回家过年,年的气氛更浓。这次回来后,发现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人的精神素质提高了,邻里之间更和气了。家乡如果有好的就业机会,还是想回到家乡。”(本报记者叶玲玲)
新闻推荐
近日,第二届全国农村门球大联动赛在江西省婺源县举行,我县晋熙镇代表队参加,并荣获全国第6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中国门球协会颁发的奖杯和奖章。这也是这次安徽省唯一一支获全国大奖的门球队。&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