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3月3日专电(记者双瑞)河南郑州一位母亲每天带9岁的脑瘫儿子去供职医院治疗,由于下车站牌距医院百十米,还要过一个红绿灯,母子俩一步一挪要走上15分钟。公交车长看在眼里,不仅上下车搭把手,还在医院门口多停一次“爱心站”。
“看着人家挺困难的,开始我也怕在非站点上下人被人说,结果一汇报情况公司很支持。”郑州公交四公司109路车长杨忠伟说,现在这条线路上的所有车长都知道这对母子,情况允许的话都会予以方便。
郑州市民苏群淋的儿子生下来就患有脑瘫,双腿几乎不能走路。去年6月份,为了带儿子到一家中医院治疗,原本就从事医疗工作的她干脆辞职到了这家医院,可以一边上班一边为孩子治病。
每次坐公交车,苏群淋都要累出一身汗。因为病变型肥胖,9岁的儿子已有近50公斤,她抱不动,上车都是连拉带拽。为了不耽误别人的时间,苏群淋刻意错过上班高峰期,每天都赶6时10分的109路首班车。
28岁的公交车长杨忠伟很快注意到了这对母子。“大早上人很少,我看她吃力地硬拖着孩子上车,就问了一句。”杨忠伟说,苏群淋看起来很憔悴,了解到情况以后,他再遇见就会主动下车,把孩子抱到车上。
下车站牌离医院有百十米的距离,中间需要过一个红绿灯,对母子俩来说非常有难度。别人几秒钟能通过,他们往往需要两个灯的时间,还不敢催孩子,越催越走不成路。苏群淋一度看到红绿灯就发憷。
“要不我在医院门口停车让你下去吧?”看到母子俩为难的样子,杨忠伟于心不忍,他觉得这样也安全点。考虑到公交公司不允许非站点停车上下人的规定,他特意向车队说明情况。
“乘客确实不容易,只要保证安全、不影响交通就可以。”郑州公交四公司一车队副书记王娟介绍,车队专门向总公司汇报,最后允许109路公交车为苏群淋母子增设特殊一站。
109路车有40多位车长,几乎人人知道此事,半年多来,经常跟母子俩打照面的几位,更成了这个9岁孩子十分愿意亲近的熟人。他们说,举手之劳,会一直多停这一站。
这个没有站牌、没有报站、专为苏群淋母子而设的特殊一站,成为城市正能量的写照。网友“张辉”说:“对他人的困难无动于衷,死脑筋,倒不如像杨大哥一样,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脚刹车换来的是母子俩的方便和温暖。”网友“黑白道中人”则更具诗意地评价:人生旅途中有这样一个小站,足以温暖一生。
一小站见大真情,公众企盼和谐的社会和正能量,许多时候就源于普通人之间举手投足的小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时刻保持一种设身处地的善意。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8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说,今年我国将加强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