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
卖房征重税可能误伤无辜
事件:“国五条细则”在两会前公布,再次彰显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国五条细则”在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上打出了组合重拳,其杀手锏在于差异化房贷政策和税收政策。与其他几项细则相比,出售自有住房转让所得按照20%计税的政策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观点:“国五条细则”是楼市调控的又一重磅政策,总体上招招见血,关键还在于落实。历次调控政策之所以收效不甚理想,有些不是政策本身有问题,而是落实不到位。对于明显存在“误伤”问题的税收政策,笔者认为可考虑暂缓执行。
《广州日报》
“五星级”公厕大手笔用错了地方
事件:走在山西临汾街头,你见到的外观设计成像故宫、鸟巢、城堡、大院的建筑,是“五星级”公厕。从2008年到现在,临汾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公厕160多座。其中,已建成标准化公厕60座,五星级标准的达40座,四星级标准12座,每年的管理费用达300万元。
观点:城市公厕面貌应有基本定位,那就是分布科学合理、整洁干净卫生,并且公厕建设管理投入以及外观形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然而,临汾这些像故宫、鸟巢、城堡、大院的星级公厕,其富丽堂皇的外观形象,远远超前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其豪华奢侈的建设及管理费用,严重背离民生民情实际。这是典型的置公共利益于不顾,是肆意挥霍纳税人钱财追逐“舍本逐末政绩”的做法。
《新华每日电讯》
葛剑雄反复“炮轰”的真问题
事件:近日,葛剑雄委员再次炮轰考研泄题事件,“已过去一年,我还在等待教育部给我们答复”。对此,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称,考研泄题事件信息已及时公开。(3月3日新华网)某网站开展的在线调查则显示,超过半数网友认为,教育部去年两会后对泄题事件的处理比较透明和公正。
观点:关注委员坚持“炮轰”,更要关注基本的制度建设。反复“炮轰”在委员而言可能体现一种精神,但更是既定工作条例没有落实的一种无奈。如果工作条例得以认真落实,并不需要反复“炮轰”,两会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新京报》
领一把“金扫帚”回家,不丢人
事件:又是京城的“三月三”,阳光明媚。做了四届“金扫帚奖”的评委,第一次观摩颁奖,就遇到有人前来领奖,现场几乎感动得流下泪来。
观点:一把“金扫帚”虽小,甚至不能清扫一屋,却足以用来扫去心中的灰尘。几把“金扫帚”每年扫一扫,往小了说,是娱乐一下看了烂片的影迷们,往大了说,则是捍卫电影界的底线和价值观。来领奖的,和不来领奖的,当然都不能说是“厚颜无耻”,但是,人品自有高下。来与不来,那把属于你的扫帚都在那里。领回家,也算对过去有个交待了。
《工人日报》
“投机文物学”实属文化短视
事件: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城镇化和留住传统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说:复建“文物”,是因为此前都拆完了,拆完后又开始做假的了。我20年前就担心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出现了。之前,为了GDP把古迹打碎了,现在开始重建,还是为了GDP,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他们的文化政绩。
观点:从根本上说,“投机文物学”是对历史文物缺少敬畏感,并且常常用金钱目标和政绩利益来衡量物品价值大小的结果,是金钱思维和利益逻辑深入渗透到文物保护事业的结果。可以说,即使有了充足的经费,即使有了完善的法律,只要这种利益思维还存在,只要用文物来变现和置换金钱的逻辑还占据主导地位,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要从根本上避免“投机文物学”产生,就要制度化纠偏:一是完善责任追究制,二是完善法律,三是从培养对文物的敬畏感、放弃用文物置换利益着手。如此,方能正本清源。
《中国青年报》
要让“劣币”没市场
事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讨巧的人占便宜”。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只顾默默无闻埋头做事,不善于哗众取宠表功造势;注重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身处基层一线,不跑不找不要,很难进入某些领导的“视野”。由于只知干事,不会来事,他们不仅不被那些“聪明人”理解,在任用中有时也被“遗忘”或“忽略”。
观点:“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防止“劣币效应”,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整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和作风生态。因此,让“劣币效应”没有市场,应成为一个单位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作风导向和舆论导向。
新闻推荐
收入渐丰、腰包渐鼓、更加幸福,始终是每个老百姓最为实际的追求。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推动收入增长、化解群众隐忧,让百姓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系列鲜明具体的信号,成为瞩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