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北京环卫集团40多名工人,集中清理筒子河中的垃圾。截至17时,环卫工共捞出4吨多垃圾,其中有1万多根吃剩的玉米芯,故宫外围筒子河变成“垃圾河”。
最近一段时间,从雾霾、河流污染到地下排污,与环境相关的所有新闻,渐渐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关注度之高,与环境公害发生的频率和公众的受害程度,几乎是成正比的。表面上看,环境污染程度严重,自然环境与生态对污染的自净功能几近丧失。然而,往深里看,却发现污染早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每个人都是制造污染的元凶。
比如,“悬赏游泳”里的河流,生活垃圾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固然这里有公共管理不善和治理不及时的原因,然而,饱受臭水之苦的周边居民,未必不是垃圾制造者。同样,大城市的雾霾,春节的鞭炮和满大街的汽车,成了PM2.5爆表的元凶,身处城中,哪一位没有自身的责任呢?
毫无疑问,对于环保,我们不仅善于遗忘,更善于选择性地遗忘。污染严重了,公众有意见了,或者实在看不下去了,治理一下,只满足于把眼睛搞干净,而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故宫前面的筒子河,是环保微缩的标本。垃圾扔进垃圾箱,举手之劳而不为,不只是文明素质的问题,更在于公民个体社会认同与对社会义务的漠视,应该说这是一种思维痼疾。把自身游离于社会之外,宽于律己,严于律人,人人如此便形成社会畸形的心态与氛围。环保是政府与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公民个体的现实要求,小到每一个行为,减少一切能够减少的环境影响,汇聚起来就是民间与政府环保互动的力量。
(据《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京华时报》卖房征重税可能误伤无辜事件:“国五条细则”在两会前公布,再次彰显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国五条细则”在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上打出了组合重拳,其杀手锏在于差异化房贷政策和税...